🌠1月

《当我们重返世界》

0
三年之后,重返世界。本辑《单读》试图复建肉身和心智与世界的联系,收录的作品足迹遍布叙利亚、西班牙、巴西、埃及、古巴等地,涉猎英语、德语、俄语、葡萄牙语、法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这些走向陌生的创作,呈现出微小个体与大时代之间的张力,映照出此时此地生活的困境,同时也带来了源于文艺创作、智识操练的快乐——重返世界,在今天,首先是找回快乐的能力。
book

因为《螺丝在拧紧》里熊阿姨那期买的,里面很多篇目都不是我平时会读的那种类型,顺着读下来有种跳出阅读舒适区的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种草了瓦尔泽的书,近期准备买一套回来看看。

《疼痛的真相》

0
🥼2019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入围作者 🥼2020年英国皇家医学会疼痛论文奖得主力作! 为什么没发现伤口的时候就没那么疼?为什么看到别人受伤,自己也会觉得疼?孤独也会让人疼痛吗?什么是幻肢疼痛?为什么在伤口痊愈之后,还会感受到疼痛? 人人惧怕疼痛,但并非人人了解“疼痛”,甚至可以说,我们之前对疼痛的认知都是错误的。 近年来,疼痛科学领域持续发展,这让人们对疼痛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莱曼博士在本书中揭示的,我们误解了疼痛,还让它产生了对人类有害的影响。莱曼博士记录了从持续性疼痛到社会性疼痛等一系列前沿研究,还结合亲身接触过的受疼痛困扰者、从未感受过疼痛者等真实病例,带领我们走出深陷已久的误区。他不仅为我们控制并减轻疼痛提供了希望,还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颠覆你对疼痛的认知,让你不再“谈痛色变” 运动时受伤,疼!学习、办公一坐坐一天,疼!日常生活中难免受到擦碰,疼!传统印象里,疼痛是我们受到伤害是身体发出的哀嚎 ,是身体出现问题时才会产生的症状 ……现在,蒙蒂·莱曼博士提出了颠覆性观点:疼痛不是疾病的探测器,而是身体的保卫者!从根源改变我们对疼痛的认知,以科学视角介绍疼痛机制,让我们不再那么畏惧疼痛,更客观、理性地看待自身健康问题,更加从容地生活。 🩹从方方面面剖析疼痛存在的原因,我们会疼不只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 为什么我没发现伤口的时候就没那么疼?为什么我尝试多种药物,却治标不治本?为什么看到别人受伤,我自己也会觉得疼?幻肢疼痛是怎么回事?孤独也会让我疼痛?弱势群体的痛感会更强烈?……莱曼博士从社会、文化、社交等日常生活各方面入手,探索人的生活对身体感受的影响,找到每个人的致痛原因。 💊不仅分析为何“疼”,还要探究如何“治” 你知道吗,除了求医问药,对待疼痛还有更简单的缓解方式:大笑是最好的止痛方式;减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也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受到持续性疼痛困扰的人更需要陪伴……不局限于疼痛的成因,莱曼博士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且可行的解决方法,就算无法“书到病除”,也能让你有所收获。 💉医学科普专家新作,凝结更新的医学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蒙蒂·莱曼博士是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入围作者、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医学写作方面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发表演讲,更获得了2020年皇家医学会疼痛论文奖,是英国医学界的权威人士。为本书,他参考了大量相关资料、文献、实验数据,结合领域内更新的研究成果,用例证结合的方法将真实的“疼痛”呈现在我们眼前,更具参考价值。
book

这本书主要就是围绕“疼痛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疼痛模式”解释了疼痛对人的生理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个人心理层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与疼痛相处,阅读它的过程很愉快,对我来说它开启了很多新视角,也印证了我对生活的一些想法,但有些观点因为太过于颠覆性,或者研究例证不足导致我不是很能相信作者所有的话,所以比起100%科普书,向别人推荐它时我更愿意把这本书介绍成一本自我心理治疗或者生活方式书

写了读书札记

《伊甸》

7.1
☄️面对身陷绝境的异星生命,伸出援手,就能有所帮助吗?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以诡谲想象和深邃哲思刻画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似曾相识的异星文明。 【编辑推荐】 🌟面对身陷绝境的异星生命,伸出援手,就能有所帮助吗?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以诡谲想象和深邃哲思刻画一个 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似曾相识的异星文明。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因为一个飞行事故,六位宇航员迫降伊甸星,一颗美丽但奇异的星球。在令人困惑的建筑迷宫里,到处有死亡的图景:万人冢,沟渠和井中的尸体,成簇的卵状结构中填满骨骼……《伊甸》是波兰科幻泰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似曾相识的异星文明。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book

这本好像是莱姆比较早期的长篇小说,科技设定好迷,大家都宇宙飞行了但书还是纸质书,拍照也还是胶片(只是冲洗更快了),星图还是纸质的,看的时候想莱姆其他书也没有这样的啊,后来搜了下出版时间果然这本长篇小说是出版比较早的。讲述了一个探险队与一个文明逐渐走向衰亡的星球接触的故事,主角们还是各司其职的冒险队模式,大家关系挺好的所以比较温暖(?),本书里星球也还有愿意沟通的智慧生命,反人类的部分到结尾才说了一点,总体来说反人类指数两星(??)

先是反人类部分,这部里凝视的深渊给了回应,但依旧信息量不足,人类方没办法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他们来说是帮助还是伤害,或者说下的任何判断都是基于人类自身标准的,本身的立论根基就不稳,因此可能判断和本地居民的生活模式误差很大。 根据仅有的信息,这里的人使用基于生物学的电子信息来沟通,但这里普通居民的沟通被独裁者垄断了,几代独裁过后独裁者们突然消失了,由不知名的事物领导着他们:

暴君中的一位显然想到了匿名制对现有的统治体系有利。一个不能聚集起反抗力量、不能把敌意倾泻在一个具体人物身上的社会,实际上就被解除了武装······它甚至消除了自已隐姓埋名的事实,把自已和以政府体系给注销了,当然,仅仅是在概念、文字和公共传播的领域。

这里让我感觉汗毛直束,现代生活好像就是这样的一个隐喻,每个人都在被不怎么的事物奴役着,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是我们对自己做的事情,好像有事物供我们发泄——政府、tiktok、大麻、宗教,滥交,但这背后有没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文明的弊端?我们的文明被我们自己扼住了喉舌?

然后就是莱姆描写的那些景象,沉默的黑白灰,巨大的建筑物,幽灵一般的生物,尸骨遍地,总感觉像梦,这部里写队员互动很多,读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探险队队员们实在是太有勇气,进入如此陌生的世界,在如此绝境下还有条不紊地探索世界,修复飞船,互相极为信任,但也能在只言片语中感受到队员们心里的绝望,他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冒死一搏,这里莱姆还是对人类挺温柔的,他们的不愿放弃最终迎来了好的结果。

《奔跑吧,爸爸》

7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 首部短篇小说集 九个故事 惊喜文坛 《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 来颖燕 作序《她知道如何描写孤独》 “最初的写作阶段总是最能显现出小说家的原始性力量……金爱烂在这本最初的集子里,显露出独特的描写孤独的天分,她让孤独这样近,又那样远。” 《奔跑吧,爸爸》是金爱烂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九篇作品。这些小说写还未出生就被爸爸抛弃的孩子,写女大学生如何选择光顾哪家便利店,写永远有失眠理由的职场社畜,写五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合租,写一个青年用小说的句子便条贴满首尔的出租屋……相较金爱烂后期写法上更为成熟、关涉面更广的作品,它们更显轻盈灵动,书中塑造的多位“爸爸”表现出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这一问题的关注,由此可窥见作者的文学原动力。
book

在回忆金爱烂的故事时脑海里突然冒出来“风味”这个词,她的故事真的很有“风味”,每篇故事都让我感觉舌头在跳动,回忆起来时好像也能嗅到读它们时脑袋里想到的意象和感受到的东西的味道,然后意识到可能她的故事与生活很贴近,不少我都能感同身受,其中的孤独更是不必多言,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体验。有这本里我喜欢《我去便利店》《弹跳跷》《谁在海边随便放烟花》《不敲门的家》,喜欢《弹跳跷》《谁在海边随便放烟花》带来的流畅幻想体验,喜欢《我去便利店》和《不敲门的家》里讲述的我能感受到的相似的孤独,《纸鱼》在这些故事里感觉很特殊,结局最明确的感觉。

-金爱烂早期的短篇小说读起来好有宫崎夏次系的感觉,特别是那篇《弹跳跷》,莽撞懵懂的小男孩,乱七八糟的家人,还有性的部分也是,我都能在脑海里想象出漫画分镜的样子了。

-好多爸爸的故事,老实说不是很喜欢看这么多烂爸爸,中间一度觉得有点烦,也是因为这个扣了很多分()

《Never Have I Ever》

8.3
宅男宅女,戴好头盔!迪薇和死党们回来了!这次,他们要轰轰烈烈迎向高三生活。
tv

五天看完了四季,好感动……女主真的成长了……是真的成长的成长,对人生有了更多理解,更了解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可以控制情绪了……从第一集的葬礼,到最后一集的婚礼,女主最后对着爸爸的幻影喊出了你不是真的,而不是沉湎于幻影,真正做到了和爸爸好好说再见,迎接新生活了……太好了😭每个人都有成长,每个人都在与身边人的摩擦中变得更好,成长就是这样的啊……好喜欢devi,她太在乎一切所以总是愤怒,她也很幸运,身边能有这样一群能一直帮助她爱的人与她互相扶持,好幸福理想的青少年剧啊……

S1,喜欢的一些关于女主人物塑造的剧情 隐藏内容

很特别的一位女主,乱七八糟的小炮仗。

一处是女主和朋友还有家里人闹掰了,跑到同学家里寄宿,她拒绝去和母亲一起去撒父亲骨灰,因为她觉得这是母亲耍的手段,同学为了不让她后悔跑去找了她的朋友来劝她,结果朋友来了后没讲两句话就被女主反客为主反劝了,三个人和好,朋友忘了来劝她的事,看到这里就明白了这个小混蛋为什么这么能搞事,因为每次搞事后她都能用自己极强的推土车力推掉情感堡垒,让别人跟着她的步调走。

还有一处是女主过印度节日,穿了一身华丽的纱丽排队买汉堡,后面排队的带小孩的妈妈表示自己女儿想和她合照来发到ins上,女主拒绝了,说自己不喜欢和陌生人合照,也不喜欢自己穿的纱丽,后面排队的大叔过来多管闲事说拜托她只是个小女孩为什么拒绝,女主扯了一堆冠冕堂皇理由来推辞,说人们现在都泡在网上应该专注当下什么的,大叔说你一天24h都泡在网上还好意思说别人,然后女主就爽快地和小女孩合照了。 整段剧情时间很短,只是小插曲,但节奏很好,有展示出白人的那种虚伪但没发散到矛盾,只是普通有色裔在美国生活的普通一天里的普通小事,女主从爽快拒绝到爽快答应都展示了她的直肠子性子,但还是一个会被大人压制住的青少年。

《五月十二月》

7.2
在这对备受瞩目的夫妇——格雷斯(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饰)和比她小23岁的丈夫乔伊(查尔斯·梅尔顿 Charles Melton 饰)成名于一本充满八卦的小报之后,他们的浪漫故事已经风靡全国整整20年。如今,他们准备送他们的双胞胎孩子去大学。同时,好莱坞女演员伊丽莎白(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正在为一部拍摄格雷斯和乔伊爱情故事的电影做着演出准备,为了更好地理解她的角色,她决定前去格雷斯和乔伊的家中生活一段时间。 乔伊从未真正面对过自己年轻时的过去,现在他已经超过30岁,成为了一个空巢家长,他开始直面生活的现实。在伊丽莎白和格雷斯互相审视对方的过程中,两位女性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逐渐浮现。外部世界的压力也让这个家庭的动态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挑战。
movie

还挺有意思的,有一种戏内戏外,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剧情还是现实都为互文的感觉,一开始在想选择这种桃色事件导演有够厌女的,但后来想到可能导演就是故意这样选的,不避讳自己的厌女和对女性的凝视,这种事件也只有发生在女性身上才能是猎奇,发生在男性身上那就是日常了(另外发生在男性身上那不就是娜塔莉波特曼演的杀手不太冷吗,她在那里面也是13岁,导演喜欢看两位女演员的抓马吧)。

看影评说大家都在给自己加戏,与平静生活故事不一样的波澜壮阔的音乐就是人们平静外表下给自己加的一部又一部戏,感觉这种解读还挺有意思。就是感觉好工整。

🌠2月

《坦纳兄妹》

0
【编辑推荐】 ⭐ 现代德语文学奠基人罗伯特·瓦尔泽,首部长篇小说全新呈现! 他被誉为 “错过了时间的散步者”“细微之处的洞见者”“命运如雪的诗人”; 他是被埋没的天才作家,一生坚持不懈地为小人物著书立传; 他与穆齐尔、卡夫卡齐名,影响深远,被追认为现代德语文学奠基人。 罗伯特·瓦尔泽——“柏林三部曲”+精选故事集,德语直译,全新译本携手出版! ⭐ 你最爱的作家们都爱罗伯特·瓦尔泽! 弗兰茨·卡夫卡、瓦尔特·本雅明、赫尔曼·黑塞、斯蒂芬·茨威格、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利亚斯·卡内蒂、温弗里德·塞巴尔德、马丁·瓦尔泽、苏珊·桑塔格、J. M. 库切、彼得·汉德克……一致推崇! ⭐ 一个无业游民的《奥德赛》,拒做螺丝钉的反内耗宣言 当一颗螺丝钉决定松开社会机器的螺帽,拒绝踏入功绩至上、人人倦怠的时代洪流; 当一个年轻人发现自己不适合工作,转而去过一种无关功利的本真生活—— 无业游民西蒙·坦纳如是说: “我在哪儿都干不长久,办公室的狭窄污浊让我的青春活力萎靡不振。” 这是属于街溜子、晃膀子、二混子的壮游…… ⭐ “柏林三部曲”之一,与瓦尔泽个人生命同频的赤裸之作 在柏林,他为了专注写作,从未投身于任何长期岗位, 缺钱了就去打零工,钱够了就辞职,循环往复; 在城市曾与哥哥同住,在乡下又受到姐姐照顾。 这些经历一一化为主人公西蒙的遭遇,融入这部梦幻、忧伤的长篇首作。 写于二十八岁,瓦尔泽预言了自己的死法——“在冷杉树下、在雪中躺卧僵硬”。 ⭐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操刀,方脊精装小开本,山系冷峻风设计,四色雨花纸超质感呈现 包边书脊,峰峦叠嶂,是环绕着瑞士作家的自然环境; 冷峻裱封,如德语文学一贯的语气,雪中取火,面冷心热; 稚红色雨花纸封面,110*185方脊精装,典雅小巧,出门无忧。 - 【名人推荐】 要是瓦尔泽有十万个读者,世界将变成一个更好的所在。 ——赫尔曼·黑塞 正是在罗伯特·瓦尔泽的作品中,我们第一次注意到一种非同寻常的、难以描述的荒疏。这种虚无就是重量,这种混乱就是毅力——这是读者在阅读瓦尔泽作品时所能想到的事实。 ——瓦尔特·本雅明 瓦尔泽的作品充满了柔美、梦幻、自由和丰富的道德内涵,令人回想起那些无关功利的、懒散的岁月。 ——罗伯特·穆齐尔 瓦尔泽写作艺术的道德核心,在于对权力、对统治的抗拒……只有在最纯熟、最高雅的艺术作品中,才能找到瓦尔泽式的美德。他是用文字创作的保罗·克利、好脾气的贝克特,是一位真正出色、令人心碎的作家。 ——苏珊·桑塔格 人们如何能够理解一位深受阴影折磨,却在每一页作品中点亮最柔和之光的作家,一位用最纯粹的绝望创作出幽默速写的作家,一位几乎总在写同样的事物却从不自我重复的作家,一位在地上稳稳站立却总在云中迷失的作家?瓦尔泽一直是常伴我左右的伙伴。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瓦尔泽的风格难以模仿,因为它悬于一道深渊之上,而这道深渊至今无人能够探入……但瓦尔泽笔下的人物,凭借某种先验的平衡,顺利地行走于深渊的边缘,几乎在此翩然起舞。 ——吉奥乔·阿甘本 最能展现瓦尔泽优点的,是他以最轻微的反讽来审视水彩式浓淡情绪的短篇小说,以及那些像蝴蝶翅膀般敏感地应对情感流逝的散文。他自己那不平坦,却以其特有的方式让人断肠的一生,是他唯一真正的题材。 ——J. M. 库切 【内容简介】 坦纳家的小儿子西蒙,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他不断辞职,放弃一份又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世上无目的地漫步。 他在丰富多彩的旅途中收获了奇妙的情感。 大哥克劳斯担心他,姐姐黑德维希收留他; 二哥卡什帕和他一样四处漂泊,三哥埃米尔则境遇凄凉。 散在大地上的一家人,各自过着孤独的生活。
book

整本书像构筑一个世界观一样构造了一个人的自我,越到后越感觉西蒙就像贾宝玉一样,甚至还有类似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笑),西蒙对世界怀有极大的热情和爱,并非他看不清现实,书中多次慷慨激昂的陈词后跟着的是西蒙或者对话者的质疑,而是他看清后依旧选择这样去面对世界,甚至把世界施加给他的苦难、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当做借给自己的债务,把自己健康的身体、活跃的精神,被唤醒的意识当做债,自己是负债者,他赞颂“不幸”,他是生活的奴仆,却不失任何尊严。书里提到的关于工作的部分很有趣,提到的漫步风景总让我回想起侯麦电影里的欧洲风情,唉!我也想这样去感受自然与生命!

《游戏为什么好玩》

7.2
游戏机制、心理学原理、经典案例,一本书读懂游戏的本质。 ◎ 编辑推荐 《超级马力欧兄弟》《俄罗斯方块》《吃豆人》《塞尔达传说》《暗黑破坏神》...... 游戏究竟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好玩? 是什么机制吸引我们沉浸在电子游戏世界中? ·剖析经典游戏的精妙机制 ·探寻人脑潜意识的偏好规则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通俗介绍“游戏机制”与“游戏设计思维”的普及读物。书中以回答“游戏为什么好玩”这一问题为线索,从游戏设计者与游戏玩家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经典游戏机制的设计思路与实际效果,并结合不同时代的经典游戏作品,从空间、时间、金钱、道具、技能、任务、收集等角度,对机制中的细节做了深入评析。此外,作者还梳理了游戏机制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设计模式。本书可作为游戏策划等相关从业者的入门读物,也适合游戏玩家和对游戏机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book

真的好浅哈哈哈但当入门书真的很不错,大纲都做好了,没有讲太深浅尝辄止的感觉也挺好的。大概知道了游戏是倚靠真实却又一定要不真实的东西,想要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纯粹的玩乐之心也不容易呀

《头号饮料》

0
★温馨提示:阅读食物小史,请勿狼吞虎咽 精选的历史 + 巧妙的插图 + 有趣的食谱 = 一套杰出的食物小史! 小32开精装,全彩印刷,装帧精致,掌中一握,活色生香 ----------------------------------------------------------------------------------------------- 关于牛奶的四个“Title” 诸神之食:献祭给诸神的最好的礼物 灵丹妙药:幼童的营养之源、体弱者的康复之泉、女人的驻颜法宝 白色毒药:黑心的商贩、无辜的奶牛与可怜的消费者 头号饮料:巴氏杀菌、认证运动与宣传广告,牛奶实现“华丽转身” 从神坛跌至谷底,从谷底走向餐桌,牛奶何以登上“头号饮料”宝座?奶农、商贩与消费者,政府、媒体与科学家,在这一过程中又呈现了怎样的交织互动?本书是一部牛奶的千年“奋斗史”,探索了牛奶的神话、误解与蜕变。 ----------------------------------------------------------------------------------------------- 【媒体评论】 在轻松的逸事和严肃的历史之间取得了令人愉快的平衡。 ——《书商》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撰写牛奶历史,学者会在本书中发现农业历史线索,读者会对书中牛奶的史实感兴趣。 ——《农业史评论》
book

喜欢各国关于牛奶的神话和民俗////我觉得牛奶以前还是比较因地制宜的那种食品,现代牛奶流行主要还是英美国家自身的牛奶营养营销影响,以及现代科技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可以大规模生产安全牛奶,可能也有一点机缘巧合的成分在吧。

人们对牛奶观念的变化真的是让我感受到了经济危机时倒牛奶是多么典型多么反映本质的一件事,一开始牛奶是维持生命的食品,后来是有毒的乳汁替代品,又是补充营养的食品,现在又变为不健康的食品,而牛奶也在不断变化,从牛身上刚挤下的生乳,到挤奶工-分奶工-送奶工-食用者的农业商品,到标准化饲养-工厂标准化处理-货架标准化分装的工厂商品,再到现在各式各样技巧处理过的奶,或者以不同方式喂养的牛挤出来的奶,定制化满足顾客需求的牛奶……它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牛奶”本身的范畴,成为了时代的一种映射……嗯,我还是喜欢喝牛奶!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0
你相信世界上有人不用眼睛就能看到东西吗?亨利休格就做到了!从一本尘封多年的医疗笔记中,亨利了解到一段惊世骇俗的往事:通过练习瑜伽,印度人莫哈特闭上双眼也能看见世间万物。一个电石火光般的灵感在亨利的大脑里炸开,他要利用笔记里的奥秘,横扫全世界赌场的财富,然而结局却出人意料…… 本书是《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的第十三本,也是国内首次出版的罗尔德达尔中短篇小说集,是作者本人的自选集,精选了自己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最满意的七篇小说作品,包括赫赫有名的经典中篇小说《亨利 休格的神奇故事》,讲述了一个不用眼睛就可以看见世界万物的瑜伽修行者惊天动魄的冒险故事,小说保持了达尔一贯的风格,富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和无边的想象力。小说同时收入了达尔自传式的小说《幸运的机缘》,讲述了作者传奇的写作生涯,让小读者得以揭开小说家达尔神秘的面纱,了解大作家传奇的生命故事。
book

在亲戚家看到了这本书,乘着做客的空档看完了,电影版翻拍了这本里的《天鹅》和《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真的是照着原版一字一句拍啊😂但修改了一些亨利休格里有点歧视的地方,比如医院医生从英国人改成印度人,原著那种神奇技艺就叫“瑜伽”,现在大家概念里的“瑜伽”已经完全不是那种东西了也没那么神奇,所以电影里就没取名,不过感觉这篇故事里的那种东方主义和韦斯安德森电影里20世纪早期情结真的非常契合(毕竟也算是同一时期的东西吧),两个人作品里人物的那种怪怪的纯真和幽默的气质也非常相似。

然后我真的很喜欢《天鹅》这个故事,很让人心碎,另外一篇关于海龟故事和《天鹅》也差不多,都有善良勇敢的小男孩,他们极为爱护动物,后面一篇罗尔德写自己故事的文章里说了他以前在寄宿学校遭受欺凌虐待的事,他很会写这样的小男孩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吧。

《成分护肤》

0
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的浓度是越高越好吗?防腐剂、酒精会导致“烂脸”吗?只关注早C晚A会让皮肤屏障受损?做了大量功课,挑选化妆品时还是毫无头绪?所有你想知道的科学护肤的秘密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美妆专家强强联手,打造保姆级科学护肤指南 日本知名美容化学专家×资深化妆品配方专家联手打造,给所有女生的科学护肤教科书。教你如何从专业的角度解懂成分表,全面掌握美妆专业人士具备的硬核知识,让你从护肤小白迅速进阶为美妆界KOL。 ★ 一本书掌握专业级成分知识,精准解决所有护肤难题 全书从化妆品成分表出发,帮你搭建科学且系统的化妆品成分知识体系,不仅能让你一眼找到决定化妆品功效的分界线,还能全面了解所有常见成分类别特性,理性看待防腐剂等有“争议”的成分。并且,书中全面讲解色斑、皱纹、干燥、敏感肌、痤疮等九大常见皮肤问题,结合护理要点选择有效成分,重点解决护肤难题。更有专业人士总结的诸多护肤小妙招,让你在护肤时省钱、省力、见效快。 你知道卸妆产品卸除彩妆的原理吗?化妆品中的水究竟是什么?爽肤水、精华、眼霜、面霜……你是否经常无法看懂化妆品包装上密密麻麻的成分?你知道一款护肤品或化妆品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都有哪些吗? 日本知名护肤化学专家和资深化妆品配方专家联手打造,保姆级护肤成分教科书。从化妆品成分表的标识规则出发,详细介绍所有常用化妆品的成分及类别,点评常见成分的刺激性,帮你建立完备的化妆品成分知识体系,不再为护肤交不必要的智商税。并且,书中还会详细介绍有关皮肤的基础知识,深度分析暗沉、皱纹、痤疮等九大常见皮肤问题,以及有效的护理方式和针对性成分,助你科学选择适合的化妆品,成功打造美丽肌肤。 西一总 美容化学研究者。横浜国立大学大学院环境学硕士,专业为有机化学,研究方向为护肤品名单和消费者教育。从2013年开始运营博客“西一总的护肤品评论和有关美容化学的吐槽”。通过对化妆品的详细讲解,吸引了许多有皮肤、头发方面烦恼的用户,月访问量最高曾达到500万人次。 此外,他还参与护肤品策划开发,担任讲座的讲师。著有《成年女性的美肌图鉴》一书,累计销量25万册。 白野实 护肤品配方师。在日本某护肤品品牌从事护肤品处方开发23年,负责护肤品整体的品质保证业务3年。 为了向更多人科普正确的护肤品、美容知识,他积极在日本开展演讲和举办讲座。此外,他还担任日本指甲皮肤美容鉴定协会的咨询师,山野美容短期大学客座讲师,东京医药专门学校客座讲师。
book

工具书,迅速浏览了遍,仔细看了下有疑问的地方,以后挑护肤品和化妆品的时候再来看看。 知道了化妆品是按照水性成分+油性成分+表面活性剂+美容成分+其他构成的。

《山與食欲與我》

0
27歲的上班族日日野鮎美最討厭被人叫「山女孩」了, 自稱為單獨登山女子的她, 受到變態戶外女子——黑蓮的邀約,展開了東北之旅。 可是,不斷被她自由奔放的行動搞得團團轉的鮎美, 笑容能持續到旅程的最後嗎—— 在淺間山遭遇有名的人/小松原小姐終於有了「他」!? 無現金支付的浪潮來到了山中——等等, 意外連連的第11集!
book

好喜欢,看了后决定今年一定要去徒步一次。

其实不只是作者描绘出的登山经历让人向往,作者塑造出的女主形象让我觉得我说不定也可以变成这样······?女主居住在狭小的出租屋内,四面挂满了登山用品,在上班间隙会做深蹲和手臂哑铃训练,上班前会跑步训练,周末去登山,一周饮食也是为了周末和假期的登山活动安排的,不看SNS,我挺羡慕这种纯粹的状态的,好像一往无前。

中间看到简介,才知道作者居然是男性,好惊讶但也觉得中间一些桥段有了解释(特别第一卷开头),简介说他“2015年搬家到札幌开始了半务农半绘画的生活。今年3月份,信浓川老师在自己的个人网站开设了名叫“Riverside Note”的随笔专栏,以每月一期的频率向读者汇报自己的创作进度和家里菜园的生长状况。喜欢听少年队的妻子、一起挖土豆垂钓的儿女、还有最近爱上录制钢琴弹唱视频的老师本人,从这些专栏文章中可以读到信浓川老师的平和生活。”

也难怪文中对独自登山女性的人身安全也只是口头提了几下,但总体很多细节我觉得还是有考虑到主角女性心理设置的,比如露营时选择靠近有女性成员的帐篷,登山时遇到六十多岁还在登山的女性时受到的鼓舞,因为身边焦虑婚事的女性所以也开始犹豫自己要不要一直这样独自一人下去……还有女主的母亲,也是一位凌厉有力量的女子,简介还说作者因为弹了很久钢琴和吉他就画了吉他主题的漫画,搬到札幌就开了札幌主题的随笔,或许这些关于女性的事情也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吧。

《留校联盟》

7.3
预科学校巴顿学院的老师保罗(保罗·吉亚玛提 饰)不太受欢迎,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校长,都不太喜欢他,他们觉得他浮夸又僵化。在1970年的圣诞假期,保罗留在了学校监督无法回家的学生。几天后,只有一个学生留了下来——一个名叫安格斯的15岁捣蛋鬼,他是一个被不良行为破坏的好学生,总是在被开除的边缘试探。与保罗和安格斯一起留下的还有学校厨师长玛丽,一个为特权阶层的儿子们提供服务的非裔美国妇女,她自己的儿子最近在越南失踪了。这三个截然不同的失意者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圣诞家庭,在新英格兰大雪纷飞的两个星期里,分享着不幸经历,并意识到他们中没有人感谢自己的过去。
movie

看得有点难受,视听很有脉脉温情的感觉(淡淡的(x))我挺喜欢的,但剧情真的是在我神经上跳,也不是说不好,很多地方都有种《闻香识女人》用2023的视角讲出了会多出哪些细节的感觉,比如对疾病的看法、承认世界就是很糟我们必须得suffer、教育不公,更少的男子气概什么的······虽然我感觉这个结局让历史老师整个人物变得非常完整,他就是这样一位有点“耿”不畏强权、坚信人意志的力量,善良正直的人,结尾老师和学生两个人的互动也维持了整个故事的基调,甚至让我也开始觉得嗯这就是生活,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但换个视角来看还是觉得很讽刺,主角喜欢的讨厌的都是压迫他的,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人好,可他本不该遭受这些,如此才更显沉重,我觉得这部电影根本不治愈,穷人失去的始终要比富人多太多,成本也太大了。另外就是感觉现在有点不太能进入这种精英白男救赎故事了。

(演学生的那个演员长相和体态都好像那种大牌模特啊)

《热辣滚烫》

7
乐莹(贾玲 饰)宅家多年,无所事事。大学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乐莹选择脱离社会,封闭社交圈层,这是她认为与自己“和解”的最好方式。一日,在命运的几番“捉弄”下,她决定要换一种方式生活。在与外面的世界小心翼翼的接触中,乐莹结识了拳击教练昊坤(雷佳音 饰)。当她以为生活即将步入正轨时,接踵而至的考验却远超她的想象,滚烫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本片改编自电影《百元之恋》。
movie

比我想象中好很多,虽然作为电影来说挺多地方都感觉不算好,比如视听语言都有点普通,一些可以不用明说的东西都给拍出来了,导致有点拖沓(不过可以理解),拳击和主角想要改变的结合点不够紧密,前后情绪铺陈感觉可以做得更深更自然更顺势而发,总感觉导演怕观众看不懂这里该感受什么……但这些都瑕不掩瑜(贺岁片里来说),贾玲是真的在拍女性故事,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有特别多的发散,而是聚焦在众多女性都会有的那种讨好型人格,因为自我评价低,迷失自我所以总会在前进前就先退缩,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过度奉献,主角想要改变这些,身材和啃老并不能说她就应该遭遇这一切,而是大家借着这些去恣意释放自己的恶意,又因为她的性格和善良去利用她,最后她成功通过训练找到了力量,赢了自己。

没有改结局,没有接受求爱还是挺好的,我当时特别担心真的会这样改,贾玲选的几件事分别对应家庭,工作和爱情,事情本身讲得还算克制这点感觉还挺好,没有给大团圆,妹妹没有说能不能理解,节目后大众对她看法最后如何也没有说。

另外就是母女相处细节好真实啊www。

《旺卡》

6.7
影片聚焦经典之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公威利·旺卡(提莫西·查拉梅 饰),这位年轻且天赋异禀的发明家、魔术师、巧克力制作师,是如何经历奇幻冒险,成长为观众挚爱的巧克力工厂掌门人的故事。
movie

甜茶唱功也太烂了,但电影很合家欢,带弟弟妹妹们看得挺开心的

《利益区域》

7.5
电影讲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霍斯和他的妻子海德薇格在集中营旁的一所房子里和花园中为他们的家庭打造梦想生活的故事。
movie

感觉像在看那种德国黑童话,花的特写与人骨花肥的对应,脱离现实的别墅像娃娃;夜视仪带来的黑白色彩让我想到了《霍格沃兹之遗》里那段三圣器的剧情演出;夫人们谈论着从犹太人那里搜刮来的财产,孩子躺在床上玩捡到的各种金牙;几处声音错位很有意思,带孩子出去打猎说听是鸟叫,但观众只能听得见惨叫,夫人呵斥自家宠物狗别叫了,但观众也只能听见背景里狗对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吠叫,外婆打喷嚏,下一幕就是远处焚化炉烟囱升起的棕烟,全部影片没有出现一幕犹太人受伤害的场景,全部都是侧面描写。

德国军官平静的日常生活里罪恶的痕迹像显影画一样随着剧情慢慢暴露出来,整部片简单平静信息却都恰到好处地给到观众,A24的片子总是这么有趣,你看了觉得电影本身可以不算那么好,但却总觉得能看到这样一部你没见过的电影真好,有点像在看那种不太出名的小说家的短篇小说的感觉。另外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及各种方面都让我想到了《罗马》。

最后穿越时空的凝视我没想明白是做什么用,以及不太明白这些地方为什么叫《利益区域》。

《朱莉娅 第二季》

8.8
在第二季中,随着她的节目播出,以及出现了这样一个当时几乎闻所未闻的每周烹饪节目,茱莉娅(莎拉·兰卡夏尔 Sarah Lancashire 饰)努力应对自己日益上升的名誉和声望。为《法兰西厨师》第二季做准备的同时,茱莉娅在法国度过一段她非常需要的时光,随后她拜访了法国南部、美国华盛顿和波士顿的一系列著名餐厅与厨师。茱莉娅跟她的团队带头制作着由女性主导的公共电视节目,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了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中的问题。 前3集的故事发生在法国的蓝色海岸和巴黎,剧组为此在去年夏季前往普罗旺斯、尼斯、戛纳、昂蒂布和巴黎等地进行了外景拍摄。
tv

好难评价的一部剧,优点和缺点其实是同一个,喜欢的会觉得真实细腻,不喜欢的会觉得莫名其妙琐碎,因为离第一季太久我已经忘了其中一些剧情,所以第二季一些call back的部分很难和第一季对上。

另外看了这部我真的理解了《朱莉与朱莉娅》结尾部分为什么茱莉亚拒绝朱莉了,她的纠结小心眼和有点独裁都被这部电视剧拍得很可爱,感觉茱莉亚真的就是那种欢乐又比较传统的老奶奶性格。

最喜欢女编辑两个人的线。

《IT狂人》

9.3
IT狂人再度袭来,Moss,Roy和Jen第四季强势回归。剧中他们依然在公司地下室的IT部门工作,依然会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爆笑事件。 Jen(凯瑟琳·帕金森 Katherine Parkinson 饰)想挑战自我,自荐担任公司的娱乐总监一职,然而其他人并不看好她,包括她的上司Douglas(马特·贝里 Matt Berry 饰),Jen能否做好这个工作?与此同时,Roy(克里斯·奥多德 Chris O'Dowd 饰)失恋了,女友一声不吭地离他而去,这让他倍受打击,整天唉声叹气,大家对此束手无策。Moss(理查德·艾欧阿德 Richard Ayoade 饰)则遇上了好事,他在一个火爆的电视节目中赢得了冠军,还因此受邀到一家俱乐部,天才冠军们聚集一堂,Moss会迎来怎么样的天才对决?第四季的IT狂人,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tv

难以置信我现在才看《IT狂人》,太好看了我把四部看了两遍,满脑子都是夏天我要买Roy同款T恤。

就是最后一季很多现实问题的部分看得我有点如坐针毡,字幕翻译很多地方也很有古早的那种,男人ego味。。。。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8.2
该剧改编自Yuzaki Sakaomi的同名人气漫画。喜欢做饭的女人和喜欢吃饭的女人。通过她们的日常生活与互动,漫画描述了女生的日常生活、两人之间的互助以及日渐萌生的爱意。
tv

发现我好久没看日剧真的不太习惯日剧的表现方式了,但剧情看起来还是很舒适的,就是布景好干净大家相处也好拘谨看得我好急。看到一半弃了。


🌠3 月

《乡村医生》

9.1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乡村医生》(Ein Landarzt)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1920年春天由德国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Kurt Wolff Verlag)出版,共收录了卡夫卡的十四则故事。《在法的门前》《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等名篇均收录在册。字里行间皆是奇诡的想象,反讽的语言风格鲜明。 本书还收录了短篇小说《在流放地》(In der Strafkolonie),它首次出版于1919年10月。流放地有一台可怖的行刑机器,曾被用来处决犯人,这一行为遭到新任司令官的反对。执行处决的军官极力维护这台机器的价值却失败,最终用机器自杀。 编辑推荐: ★“K经典”系列涵盖卡夫卡生前出版发表的全部中短篇作品。另收录6篇卡夫卡生前未发表的遗作、卡夫卡遗嘱、卡夫卡大事年表。 ★8篇作品为彤雅立译本独有,其中3篇短文遗作为简体中文版首度亮相。 ★世界顶尖书籍装帧设计师彼得·门德尔桑德操刀封面设计,打造“书中的艺术品”。他的设计被《华尔街日报》形容是“当代小说封面中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的设计”。“K经典”打破了以往卡夫卡图书的沉重朴素,前卫感十足;抽象的图形,明快的颜色,赋予卡夫卡作品新的生命力。 ★德文直译,单一译者。与市面上通行的汇编译本合集相比,“K经典”系列语言风格更加一致;由德文直译,更加纯粹地还原卡夫卡作品的精髓。
book

以前看过动画短片,现在看来那个短片真的是做得极好,和我阅读时的体验一模一样,甚至更为形象。

第一次读卡夫卡,很困惑的阅读体验,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感觉是久仰盛名后一下子过于亲近后的不知所措……篇篇都有暗喻,内容很痛苦但又写得很平静,不知道怎么读。

《沙丘》

7.4
厄崔迪家族被帕迪沙皇帝和哈克南人联手灭族后,保罗·厄崔迪(提莫西·查拉梅 饰)在厄拉科斯的沙漠中遇到了预言中自己的灵魂伴侣,弗雷曼女战士契妮(赞达亚 饰)。母子二人经过一系列致命的考验后,保罗的母亲杰西卡夫人(丽贝卡·弗格森 饰)成为弗雷曼人新的圣母,保罗则以穆阿迪布之名加入弗雷曼人,并让厄拉科斯上所有的弗雷曼族群相信自己就是预言中的天外之音,传说中的救世主。一次行动中,保罗意外遇到奇迹般生还的哥尼(乔什·布洛林 饰),并在哥尼的带领下找到了厄崔迪家族留下的核弹。在沙暴的掩护下,保罗率领弗瑞曼人发动奇袭,用核弹炸开了阻挡沙暴的山壁。义军骑著沙虫攻入皇帝的行营,消灭了皇帝和哈克南人的大半军队。男爵在皇帝行营被保罗杀死,而男爵的侄子菲德-罗萨·哈克南(奥斯汀·巴特勒 饰)则代替皇帝接受了保罗的单挑,最终保罗赢下决斗成功继承帝位,并承诺迎娶皇帝的女儿伊若琅公主(弗洛伦丝·皮尤 饰)为名份上的妻子。目睹这一切的契妮无法接受保罗的变化和选择,愤而离席,留下的保罗则面临着一生所爱与宇宙命运的两难选择。
movie

看之前听朋友吐槽过,所以没报多大期待,只当来看维伦纽瓦的科幻视觉大片,但看的时候却意外得到了很多思考,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也相当清晰,所以觉得对我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一部片,下面的记录就不区分原著和电影表达了。

一、信仰与权力

得益于当下发生的众多国际事件以及维伦纽瓦对剧情的改编,以及影片中层次丰富的人物,电影里大家说的老套的部分我反而会觉得让我产生了非常多的连结感。

信仰是如何诞生的?主角从开头就在拒绝成为救世主,因为他知道预言源于母亲所在的姐妹会很多年就在这里散布的传言,当地人所赞叹的他会的技艺,很多是因为他以前就学过相对应的知识,片中对于“信仰”是如何诞生也有描写,留在后方的母亲选择从意志最薄弱的人开刀传播信仰,给的镜头是女性老人和孩子们,后来选择前往南方时,对南方的描述也是贫瘠得只有信仰,所以这里可以成为他们启程的地方,因为信仰在这里能得到最有力的传播。

信仰是如何被相信的?一个人会去信仰什么,其实是因为那个人想要去相信,他们生活中需要这样的寄托,这部片里斯第尔格最能体现出信仰的这部分属性,他相信预言,也能意识到他信仰是因为他想要去相信,甚至愿意帮助男主故意促成预言,他和族人需要这样的信仰来带领他们活下去。

信仰是如何成为权力的?与此有关的第二部有三场决斗戏,两两对应。与此有关联的也有原住民文化相关问题。

刚开始男主能得到斯蒂尔格的认可是因为决斗,他尊重当地人文化(实际上也是半被迫)战胜后才得到入场券,来到厄拉科斯时对他们说”我是来学习你们文化的“,表达我不是过客,而是想要参与融入你们,成为你们中的一员,男主在之后也通过族人的帮助以及参与相关活动,母亲暗中活动强化信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功被认可。

第一场决斗戏是菲德是斗兽场的戏,三位俘虏中两位被下药,一位公爵故意没下药,让他成为菲德展现武力,树立权威的工具,而菲德也理解了公爵的意图,甚至做得更绝,将保护装置取下最终取得胜利。(这里是电影改编,原著就是纯摆烂打)

第二场是南方长老会议,这里男主已经彻底转变,镜头也不再有男主视角的特写,看见的幻觉也只出现了一次,之后都是从他人视角看男主,男主已经成为了领导者,领导者是深不可测的。此时斯蒂尔格要求决斗来走流程来让男主名正言顺地发言,但男主此刻已经不在意旧传统了,因为他的名望已经大到可以取代旧的成为新的,所以他拒绝尊重。

第三场决斗戏与第一场对应,是男主与菲德的决斗,这里他同意帝国的决斗,而且选择自己肉身互博,心思和第一次里菲德和公爵心思是一样的,他需要借此树立权威,但他接受来自帝国的决斗同时也意味着他始终是帝国人,没有成为过厄拉斯科人,最终选择的道路也是成为哈克南人,即掌握权力玩弄人心之人。

男主此时已经学会了计谋,接受了人心是可以玩弄的,信仰源于人心,当他把人心当做自己的工具开始利用后,信仰便不再是信仰,而成为了自己的权力。

这部分与当下的呼应最为强烈,中东地区的战争也有沙子和信仰,人心最为复杂,这其中的信仰到底有多少是真诚?多少是绝望?多少是利益呢?但最后的结果都是战争和死亡,更好的生活好像也不会到来。

二、视觉对故事的作用

维伦纽瓦对科幻很有想象力,这部的视觉设定相当扎实符合逻辑,《沙丘》里使用各方面的视觉来区分不同家族或星球人带给人的印象,用了很多仿生学要素。

厄拉科斯人学的是理解自然,懂沙漠后才能与它共存利用它,所以他们用特殊方法在沙地上走路,用自己的身体去适应环境,也不会离开地面,都是地面攻击,相对的帝国人就是拒绝自然,来到厄拉科斯使用的是飞行器,飞行器是模仿蜘蛛脚,是机械适应环境,而他们也多从空中攻击,地面战斗人员战斗力较差,他们没办法侦测出当地人在沙漠下的埋伏也说明他们对沙漠其实不算了解。两边人地面战斗都是使用冷兵器,这也很符合沙尘多风天气不利于小子弹发射的逻辑。

最出众的庆生决斗戏,色彩是黑白,材质是金属和皮革,光影变化如同人物内心剪影,人物的妆造也仿若实验室刚造出来的仿生人,诡异的黑衣护卫······极权的冰冷、无情、极端通过视觉非常强烈地传达出来了。

片中最亮的蓝色只出现在三处地方,一是部落人的眼睛,二是沙虫体内提取的蓝色毒药,三是赞达亚经常佩戴的蓝色丝带,代表着原住民身份,也对应着赞达亚“最后的原住民”身份。

三、姐妹会与影子政权,革命与女性主义

第一部里大家都吐槽的地方是男主和母亲逃亡途中让人一瞬间感到奇怪的暧昧,到了第二部我突然可以理解了,因为在这里母亲是姐妹会的人,不是附属于父亲的,不是属于这个家庭的,而是“他人”,母亲并不是能完全信赖的对象,并不是男人能百分百感受到安全的母爱。

姐妹会是这里的影子政权(笑死光明会),她们在幕后用信仰操控着一切,为一切布局,她们使用的方式是成为表面父权制体系下男人的妻子、情人、谋士,生下他们的孩子,儿子继承,女儿成为姐妹会的人,这里将女性生育设定为姐妹会女性的一种为自身所用的工具(喜欢对生育做出这样的设定),但姐妹会制度和理念依旧只是性转版的男权体系。

赞达亚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是“最后的原住民”,唯一保持清醒的那个人,也象征着男主最后的那一丝初心,同时她的女性身份也让我觉得这暗示着革命或新的政权并不一定就是更进步的政权,将宏大的民族意识优先级调在个人意志之前,不善待女性等弱势群体的政权可能只会带来新的苦难,同时父权制代表的权力集中,压迫和剥削(帝国),也与母系社会中(原先的部落)权力分散,活动是为了族群的利益有所对应。

另外这里提一嘴里面的一个镜头,最后大战的时候给了一个厄拉科斯人用火烧敌人尸体的镜头,而厄拉科斯人过往处理尸体是和水有关的,可能也代表着抛弃了一些族群的传统。

四 、走近科学

《沙丘》剧情可以用“安神汤里面有朱砂”来概括一切(笑)大家嗑药磕疯了,把幻觉当做预言,又因为有幻觉的人相信幻觉,且非常有权势,所以把幻觉变成了现实,而片中两人能服毒不死,是因为姐妹会有毒药训练,男主继承了母亲这部分的天赋。

其他

🌠其他

📡游戏

《小小贴纸铺》

这才是真正的悠闲游戏啊!

image.png

做的超可爱啮齿类+蘑菇set贴纸,还可以保存下来打印www

《创意咖啡店物语》

玩这么多年开罗游戏我终于补了一会正版()没自制力的人真不能玩开罗,我狂玩十几个小时终于通关,也成功毁掉了睡眠和秩序。

📡健身进行中

显而易见我三月完全没什么书影音记录,因为我整个三月完全沉迷研究健身知识,一直在看健身视频和书,但健身书太多不太好啃,而且我感觉和实践相结合一起阅读才比较好,我估计下一季度结束后才能记下来。

📡温暖的call back

明明是春天我却还在怀旧,1-3月又从头开始看《神烦警探》,游戏也在玩更新后的星露谷,《坠楼死亡的审判》在内地上映后我也跑也跑去补票了,看喜欢的作品就是最大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