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久没发骑行日记了,但眼看2025年快要过去一半,该把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的记录端上来了。
这几个月我摔了几次车,一次相对严重,关节擦伤带来的疼痛持续十多天,其他几次则轻到我忘记计数,但身体不会忘记,我骑得比以前更谨慎,平日也刻意减少了骑量,为的是不给身体太大压力。我也不再每日都记下骑行日志,为的是拉宽一些感受,不为每段路都赋予多余的意义,骑行现在只是我生活里最平庸的日常。
我也对我自己的骑行本身产生了疑问。在早晚高峰骑车,我其实只是在做工作之必需之交通,所以我骑车上班时会感到烦躁,骑车下班时会感到愉悦,这都归因于工作。而早晚高峰的交通是被“人造的地理机制,时间表机制,政治经济”(《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刻意造成如此模样,与此同时它本身也造成了我感受到的一切。实际上,有人骑慢或者堵在前面本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问题,但只因这是早晚高峰,阻拦了我不断超车行动暗含着阻拦了我前往工作场所/家的含义,如此便成了问题,带来了烦躁和对车主的恶意。我本不该有这样的想法,在交通系统里被阻拦本不该拥有如此大的愤怒,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愤怒的条件反射的呢?
我之前一段时间所做的,很多时候只是“交通”,是属于工作之必需的活动,这种行为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压力,更别提我高强度的骑行给身体带来的疲惫压力了,也许只要有一日我在上班我就一日无法让骑行脱离工作之交通,但无论如何,我将从接受车流里不那么快、并不疲惫的一具身体开始接下来的自行车之旅。
2025/04/30
风太大,梧桐粉尘漫天飞,飞虫与碎花的尸体被黏在脸上衣服上,到家眼睛鼻子皮肤全在痒,打了好久喷嚏。
2025/04/27
下班前就看到远处天空发暗,回家路上越骑天越阴沉,快要兜不住雨,风也裹着梧桐碎末扑面而来,我怕粉末进入眼睛,便双眼轮流值班,一只眼看路一只眼闭着,谁进沫了就换另一只眼,两只眼最后都耗尽,只能疯狂眨眼分泌眼泪来排出眼睛异物。
到家后屋里闷热,我收拾好购物袋带妹妹下楼,还未出门便闻到雨落的气味,我问妹妹有没有闻到什么,她看了我一眼,面带疑惑,又跑向门外,门外阴沉不再,因雨已落下,卷起小区里植物与泥土的气息,妹妹大失所望,张开手臂站在雨地里表达悲伤——这下我没办法骑车带她去超市买零食了。
最后还是打伞坐公交车去了超市。
2025/04/25
久违地骑了最长线,路两侧的梧桐在这段时间内已经长出整片嫩叶,而我错过了它们的春季,记忆还停留在叶子落满地的时候。很久没骑这段路没别的理由,只是犯懒,失去了追逐最佳骑行感受的目标后,这条路就掉出了选择上的最高优先级,现在最常走的路是市中心的路,它不算是最近的路线,选择它只是因为有时会把自己淹没在人流里。
但不得不说,还是长线骑起来最舒服,可能是因为有氧得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状态,也可能是因为不用做那么多的隐形决策,不用不断地刹车,再重新起航,我能感受到我的情绪在这条路上越来越高昂,一种得心应手的骄傲充盈在身体里,控车,弯曲身体,完全沉浸于踩踏中,风帆在顺风里鼓起,到家停下后我的状态如同打了一针肾上腺素,这是其他路线没办法带给我的。
2025/04/21
来上海看平泽进,一如既往选择了骑车通行,上海骑共享自行车的人非常多,但不知为何非常多人热衷于单手骑行,晚上看完演出回青年旅社的路上一个人一边看手机一边骑,偶尔还用另外一只手抽口烟,又突然扭到一辆大货车前,跟在他后面的我看得心惊胆战,真怕他在我面前上演车祸警示录。
在香蕉鱼书店里看到一本一几年出版的说北京交通历史的书,里面有一章提到安全与不安全的非机动车道:
不安全的 | 安全的 |
---|---|
公交车进站驶入非机动车道 | 非机动车道外绕公交站台 |
机、非车道用隔离带隔离 | 机、非车道仅以画线隔离 |
机动车停车侵占非机动车道 | 令汽车难以驶入的非机动车道宽度 |
本来不太赞同“令汽车难以驶入的非机动车道宽度”这点,因为还有介于机、非之间的三轮车,狭窄的通道反而会带来堵塞,但仔细一思考这相对于“机动车停车侵占非机动车道”确实是属于安全的状况(。)
还有一个页说北京立交桥的,损到没边了。

番外: 坐火车来的路上一边听《救済の技法》一边看风景,路过大片的荒野田地,人和建筑物像模型一样,我看了好久,不知为何觉得今天的景格外新鲜——火车站旁边,未建成的大桥下有驾校和足球训练场;有在水田上撑舟的人,一人在船头,一人在船尾,不知道这里种的是什么,田里是一茬茬平整的植物杆;田梗上,平屋旁,有小房子一样的墓碑,小房子两层或一层,墙白,猪肝色的琉璃瓦六角翘起,有的还贴有窗花一样的装饰,散了一长段路,可能是这里的风俗。
之后才意识到这种新鲜感从何而来,我很少下午坐火车,过去一年里好像都在凌晨或者傍晚出行,这算是久违地看明白了外面长什么样,另还有一点是平泽进的音乐加持,如此大气爽朗的音乐最适合怀着愉悦的心情同旷野一起食用,好像自己也如火车一样意气风发一往无前了。
2025/04/10
才发现我以前可能是有点运动过量了,这两天减少了力量训练容量和骑行频率后,即使一点睡六点多起也上午也不会感觉特别疲惫,困得不行,仔细想想我也是运动后才出现这种精疲力竭的状态的,我的睡眠没有跟上我的运动强度。既然现在发现了这点,那之后就要减少运动量,运动量大时一定要保证睡眠。
中午想拓展一下新路线,骑车去了个新位置的manner买咖啡,太阳温度灼人,但没到夏日能烧死人的那种程度,有风,但不大,只带来飒爽,一路道路宽敞,树荫很多,真的是最近骑得最舒心的一次,可惜这条路同我通勤路线是相反的,没办法扩大应用场景。
经此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样的骑行道是我喜欢的了,一是要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割清晰,二是要非机动车道宽敞,三是路边要有树,可以投满路树荫的那种高大的树,四是要车流量低,这样我就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骑太慢会被别人鸣笛催,或者是骑太快可能会撞到人了。
2025/04/01
路上看到了一辆长得很优雅,不笨重的小摩托车,还看到一辆挂着车牌的自行车,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是十几年前很流行的踩踏电动自行车,这种电动车需要自己把电瓶提到楼上充电,没想到现在还有人在用它。
2025/03/27
关于受伤
吃一堑长一智
直到死亡才能理解一切
大风天
一种因地形,和移动,诞生的阻力
街边的草莓摊
红草莓一车,
10块钱一篮。
红灯还剩一秒,
老人瞟了我一眼,
挑挑拣拣,递来一袋,
到家拆开,烂了一半。
新的旧路线
就像平时穿正装的班主任突然穿了牛郎服装
2025/03/18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骑行中感到疲惫的原因,不只是身体的疲惫,还有精神的疲惫,无论我换什么路到最后好像都变成了同样的结果,我从骑行中获取的城市信息越来越少。借由跑步得知运动就是有这样痛苦的一部分的,而我却期待着骑行像乘坐城市观光大巴一样轻松,这是不可能的,与其怪罪于体力不如怪罪于心境,上班通勤骑行走向早已明确的痛苦结果,并且是一场限时赛,而经历过几次摔车后我在马路上很难再去分心看路以外的风景。
2025/03/16
下班的时候天还是亮的,沿着市中心那条路骑感觉非常新奇,好像头一次在白天与它相会,仔细想想,这条路线确实是我在秋分后开发出来的,那之后见到的都说它蒙在黑暗里的容颜,现在感觉新鲜倒也正常。沿路树也开花了,淡粉色。
2025/03/01

发现了新路线,人少,经过两个桥洞,还有一个长下坡,太幸福了!
2025/02/28
昨晚为了搞博客友联到两点,于是一整天完全废掉,是burn out的感觉,什么正事都没做,就这样还骑车上下班,不仅感叹我还是年轻,身体还可以作,虽然就结果而言我的体力精力管理差劲导致我的意志力管理失败,而意志力管理懈怠会不会带来恶果和年轻年老倒是没什么关系。
2025/02/26
最高温度16度,早上骑车不用再戴手套,傍晚卫衣单件便可御寒,显而易见春天已经到来,寒风此刻已经从魔王变成了史莱姆等级,甚至还有点清凉的可爱,但就骑车而言其阻力不减,就像史莱姆也可以杀人。
一个冬日就要结束,这是个暖冬,没有雪,骑车相对去年并不困难,我一边想着小行星即将撞地球的新闻一边想象此地被水淹没,我死亡后与高楼最高层漂浮在同一海平线的模样,那时我既是在飞行也是在游泳吧。
我还记得夏入秋时的感伤,冬入春时却只觉得是从冬眠里清醒,好似一切皆有可能,最近身体好像突破了什么关卡瓶颈,伴随着春日绿芽冒出头,一下子就熟练掌握了呼吸节奏和收紧核心,身体也连成了一个整体,相比较之下才发现过往我只把身体视为“体重”与“体力”就像一位沉迷放血疗法的医生,也有点像盯着经济上长涨率的国家领导,如今细细研究下来才明白身体的体征和身体的能力分别代表着什么,以及并不代表什么。前者让我审美发生了变化——“膀大腰圆”是位肩背和核心练得很好的女士,“前凸后翘”是位胸肌和臀肌练得很好的女士,而后者让我突然看懂了体育运动和舞蹈,我观察伊们的肢体和动作,再对比我做这些动作时的歪歪扭扭,开发关节灵活和稳定性付出的时间,不得不感叹伊们的技巧精湛,不知背后付出不知多少的汗水和努力。同样,因为更能看懂人体,才更明白了人类穿着衣服,和没有做任何运动时,你是无法评价这个人是不是擅长运动的,也许多体验了解新事物的意义就在于此,理解带来宽容。
困扰一个冬季的骑行姿势问题也经由最近的健身得到了解答,呼吸问题最近调整得不错,但髋关节灵活性还需要训练,下肢拉伸也不足,足弓和膝盖都很弱,于是在每次骑行前加上灵活性训练,果然舒展许多。
2025/02/24
今天可能是我遇到的最堵的周一上午,体现在所有的交通倒霉小问题我都在路上遇到,比如上工工人的三轮车堵在非机动车路口进不去也出不来,比如你是骑自行车上班的Jerry但你某天醒来发现非机动车道上小轿车跑得飞快请问你该如何做,再比如单位附近的宽敞大道突然把非机动车道缩了一半宽度,并且和人行道合并,原来不怎么堵的机动车道反而因为车道变宽变得更混乱了。
骑在马路上有时候感受到的是车辆产业与城市规划,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路权象征着许多事。毫无疑问公路是为车建造的,但一座城市大多数人并不是随时随地用小轿车出行,特别是在中国,使用电动车出行的人非常多,但公路依旧始终是只以小轿车为优先的,保障车拥有优先权也是保障经济的手段。
晚上去保养车,车行人和我说调整免费,保养八千一万公里这种才需要,我只骑了四千多不需要,出门的时候修车师傅也下班,骑上门口带儿童座椅的自行车就走了,我之前路过这里的时候一直好奇这辆车是谁的,一直停在这里我还以为是谁一直没拿走,没想到答案就在谜面里,修车师傅看起来四五十岁,这座椅大概是用来接孙辈的吧,突然就开始想如果现在开始学自行车技术考个证,老年能找个车行修修车好像也挺好的。
2025/02/16
今天最高温度到十几度,骑车时把外套脱了,只穿卫衣和T恤也完全不冷,前方的风吹到手上不再刺骨,只如抚摸般温柔,下午是为了去咖啡店把免费咖啡券用掉出门,但其实更多的也是因为这下午的暖阳太吸引人,感觉不出门动动就少了点什么,一路上也确实遇到好几位骑行者,看来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
书里说人们最长久的记忆是情景记忆,确实如此,我对骑行路线的感情来源于为什么骑这条路的记忆,有一段路我在之前公司下班时常骑,大学时也常骑,这两段记忆属实很不美好,所以之后再出行时我常常避开那条路线。从咖啡店出来后我搜要去的面包店的路线,其中一条与那段记忆里的路重合,犹豫再三我还是骑上了那条路,一路上看到的东西熟悉又陌生,唤醒了好几段与交通工具相联系的记忆,坐双层公交车上层最前排时看到的高架桥下漏出的夕阳,父母接送我时我倚在车座后面看到的沿路夜景,心情苦闷时骑车到这条路上公园,站在河边一边被蚊子咬一边盯着的河面月光,所有这些记忆连带着时光皆被这条路唤起,但可能因为今天天气正好,路上人也不多,骑这条路我轻松无比,可能之后再想起这条路时,现在的欢欣回忆会冲淡一些过往的忧愁吧。
这么说来好的记忆是需要维护的,喜欢的路线应该珍惜一点。
2025/01/21
上周本市中小学生终于考完了试开始放寒假,这也意味着我迎来了为期一个月的骑行免费期!大清早路上不再有送孩子的着急家长,学校路段不再有随地停车的小轿车,交通状况从红灯变为黄灯,这一路骑下来可谓是神清气爽,比上个星期的上班路少用了4分钟,真希望小朋友们的假期永远不结束,全市的孩子们都和我一起祈祷吧!
今年冬天实在是暖冬,今天最高气温居然达到了17度,只在厚卫衣外套了一件羽绒马甲居然也不冷,我在想会不会有树会错了这天气的含义,提前发枝桠,但没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减衣和暖意也让我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春天要到来了的错觉,躁动无法抑制,身体想要燃烧,呼吸的空气都变轻巧许多,连路上的车笛声好像变得更欢快,但与此同时我又有点不舍,冬天如果真的就这样过去,好像我就又失去了一段时间,好在(我该说好在吗?)这只是梦里醒来的半夜,离上班时间还有很久,还可以多在冬天里呆一会。
但还是想要可以穿着薄衬衫四处骑车的春天!
2025/01/14
只是一段时间没骑这段路,今天路过时就发现偶尔会去的自行车店里空无一物,我连连回头看了好几眼,想到最近公司楼下开了好多年的超市关门了,隔壁开门才半年多,生意挺好的快餐店也关门了,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灰尘和废料,玻璃窗贴着昔日的宣传语,美味的爆肚面,羊绒大衣八折,旺铺转让请联系XXX,明明年关将至,本该是欢庆热闹的日子却选择关闭,看着这些昔日人来人往、熟悉的店铺,如今变得晦暗不明、不知去往了何方,我总会感觉萧条与悲伤,好像我被抛下了,我总在想他们为什么离开了,现在还过得好吗?那些员工又过得如何?我去过餐馆也去过超市,员工都是中年人老年人,他们的下一份工作好找吗?
中午去健身房途中会穿过立交桥下一段复杂交错的桥洞,那里有很多三轮车聚集在一起,车子上挂着开锁铺地等白底红字的招牌,车主人夏天聚在一起在旁边阴凉处打牌,冬天在阳光处和衣闭目休息,纵横的皱纹深邃,每次路过我都在想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聚集,这里车来车往能招到生意吗?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他们有这些保险吗?奶奶前两天告诉我小区门口扫地的大爷一年到头从来没有休息日,每天从凌晨开始,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清扫街道。有时候面对这些事情我有点不知道作何反应,心里很痛很苦,想要流泪,感慨自己的幸运,但觉得只是这样又太无耻,看着关注的劳工权益账号,捐助的环卫工人午餐,又会想三四线、甚至更小地方看不到的人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了。我觉得连这种情绪也是可耻的。
2025/01/06
骑车时惊讶地发现天居然还是蓝调时刻的颜色,不是必须开灯才能看见四周的黑色夜幕了,每次回家在我正前方迎着我,我注视着的那颗星也变得越来越北,越来越东,有种奇怪的感觉,像造物主心血来潮换了布景。
2024/12/26
抬头看天,一直指路的金星更高了,冬至已过,日转星移,24年也即将结束,玛丽亚凯莉的歌声冻住,新年好又要响起了。
2024/12/25
最近天气温差很大,早上零下,中午又能到十度,但只要不下雨我还是会选择骑车,我始终没办法适应早高峰的地铁。我想我越来越适应气温,也越来越能感知到细微气温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影响人体又如何改变世界。
这两天晚上喜欢听插排的歌边唱边骑,不断调整姿势,感觉最近骑得越来越好,或许有我每天多吃两个鸡蛋的功劳。
2024/12/24
冬天是安静的,马路两旁人烟稀少,只有裹着暗色棉大衣的老人在散步,还有穿得很少的跑者,剩下的就是步履匆匆的行人们了,我觉得好巧,跑者和老人选择出行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就像我同样选择在这样的低温里折磨自己的身体,不让自己呆在舒适温暖的地方,我们都认为一定程度的痛苦会带来更长远的愉悦,其实这也让我想到为什么最近我没办法停下快速骑行,我想这是因为我习惯了运动的疲惫,肺部喘气的不适,以及大腿肌肉的酸疼,大脑现在不会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阻止我继续运动下去,而是会选择忽视这些不适,促使我调整呼吸和姿势继续下去,我没理由停下了,去年这个时候我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上坡都是像刻下的痕迹那样值得铭记住的折磨,但如今上坡的痛苦只是折纸松开后的折痕,有但不是特别在意,这就有点像可以做到的话为什么不做呢?其实我也已经有点享受这种折磨了。
另外一层就是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对待那些地方,我想我每天都能产生很多感受,当我望着我爱的那些道路时,我没办法停下来感受它们,我被车群裹挟着前去,但我明明想要做的只是站在那里一直看着树与路灯,想吞掉它们,把这些颜色画下来,吃掉,再生产成毯子,在我的梦里出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这样做才能满足,可我没办法做到,我只能匆匆略过,不再深想,一遍又一遍地在日记里形容我的爱。

2024/12/18
晚上风格外大,加上低温,真的是骑得艰难,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赞美电动车们,感谢它们为我挡风,还为我带来可以蹭的气流,这两天感觉胃不舒服,不知道是因为吃了变质的火腿片还是胃酸过多引发了胃炎,总之也没什么力气,但今晚也意外地因为这几项debuff慢了下来,我懒散地踩着踏板,趁周围没车抬头看树,最近回家时天都已经黑透,路灯照着黄色梧桐树们,树叶在灯下重叠,脆且透的质感就像玻璃纸,风刮过来枝头上的玻璃纸刷啦啦地响,落下没抓牢的大片叶子,地上已经裂成碎片的叶片屑们则顺着风的方向打着旋飞,我眼睁睁地看着一股气流将树叶漩涡从人行道吹往车道,而我冲入其中,接了个满怀,最近看到风总是想起《绿野仙踪》,不知道如果风够大,树叶足够多,它们会不会把我带向别的地方,想到小时候不喜欢《绿野仙踪》的故事,我总是为桃乐丝感到担忧,开头被龙卷风卷走更是令人恐惧,后来得知大卫林奇喜欢绿野仙踪的意象,突然就理解了,看来不止我一个人感受到其中诡谲的气质。
最近晚上还经常能看到金星,它吊在我的前方,伴着我回家。
2024/12/12
今天好像是下半年第一次在零度以下骑车,出发前我戴上口罩和帽子,把运动手套套在羊毛手套外面(防滑),又把裤脚塞进长袜里,这样才能算准备充足可以出发。
不用戴围巾,我的头发已经长到了我的腰间,只要把头发散下就可以挡风保暖了,非常方便,果然动物的毛发多有用谁有谁知道。
关于冬季骑行,面临的问题或许比我想象中还要多,低温与冷风影响着身体和自行车的方方面面,除了已知的散热问题,自行车的油也会凝结(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冬季要用干性链条油),此外就是中国特有的雾霾天气,每天出门前看着重度污染轻度污染的天气真的感觉忧心忡忡。
不过这些对我这种休闲骑行者来说影响不大,不追求速度的话所有的这些影响因子反映在我的骑行上就只是“好像更累了”和“好热又好冷”,需要解决的只是感受的问题,前者解决方案是骑慢一些,后者则是洋葱穿衣法,到目的地后立刻换排汗层的衣服,我不会远距离骑行,所以没有很强烈的途中保持散热的需求,也就不需要额外购置什么冬季骑行衣。
虽然冬天出汗不太舒服而且稍显怪异,但靠自己在冷空气里发热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把自己当阿波罗。
晚上骑错了路,在陌生的道路晃悠,沿着拐错的一侧一直向前,看到似曾相识的路口就拐弯,类似赌博,风险不大,常能赌对。最后到了一个无人的陌生陡坡,我怀疑这个陡坡有二十度,便试着站起来摇车往上爬,没想到成功爬上去了!好惊讶我就这样突然学会了如何摇车,前几个月我才开始试着在红绿灯开始时站起来踩踏板,那时候只能站起来一会,几个月后我就能骑陡坡了,看来这段时间的核心训练没白训。

前方一位中年人一边骑车一般叮叮叮地打铃,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好像冬天遇到骑自行车的老年人概率更高了,看到在自行车后座绑一带大米的老人,还看到像我这样弄了两个包搭在两侧的老人,只不过她的包花花绿绿,鲜艳好看,路过时我向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您才是真正的自行车生活主义者,实用的工具主义者。
晚上到家和妈妈聊天,聊到冬天骑车,妈妈说她以前在小镇教书的时候一年四季都骑车上班,刮风下雨都是,下雨一只手打伞一只手扶把骑,甚至她怀孕的时候还在骑车上班。我真的是瞪大双眼,孕妇骑车上班?太危险了吧?在现在都算得上是新闻一件了,发到小红书上足够八方势力吵个几百来回。
但这似乎也折射了一些彼时中国的交通状况,一是最主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骑车是使用工具代步并不是在健身运动,代步工具的危险性可能鲜少有人去思考,就像现在也鲜少有人去思考电动车的危险一样;二是小镇车流量不大,没什么大型车辆,所以骑自行车危险性没那么多外部威胁,不需要处理太多复杂状况,20s的中国可能只有深山老林和无人之境才没有轿车。如果几十年后有新的更舒适方便的交通工具发明,未来人说不定也会对旧时代的人能忍受现在这种交通状况感到惊讶。另外就是可能那时候大家身体都还可以,至少不像如今人们这样拥有各种久坐病,所以可以相对很好地掌控这种交通工具。
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我妈很强。
2024/12/09
看到一辆快递小车靠在路边,以为是停在那里不动准备绕过去,绕到旁边时发现它居然是在移动着的,原来只是以极慢极慢的速度挪动,颇有一种海底埋伏在沙里捕食的生物突然从沙里冒头的感觉。
最近路上看到好几起车祸,不知道是不是也和我最近看了一个意外视频合集有关,导致路上我脑子盘旋的完全是我的一百零八种车祸死法,下班路上死掉能不能和公司打官司,我的那些私藏信息该怎么办——好吧,我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这里发生意外我死掉该怎么办,所以这些死后清单已经是例行思考了(笑)。我觉得马路上也有这样的道理,安全千篇一律,车祸则百模百样,最重要的是你没办法完全保证自己没有一秒走神,或者是别人不遵守交规发生意外的时候不波及到你,车祸视频里有发呆撞上护栏的,有摇车摔车的,有小轿车冲进店铺的,冲进游泳池的,虽然最后都没事(这个视频唯一让人安心的点),但这真的是幸存者偏差里,所以最近骑车完全秉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原则,我尽力而为,剩下的只能是看老天爷给不给我运气了。
2024/12/03
加班到九点多,按照早上上班的路线骑了回来,我只有在刚开始骑行的那段时间才会在下班时也骑这段路,它一直在修路,相当堵,也没什么自然风景,全程路过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楼房,有时候这样的景象让我有一种优衣库T恤的感觉,不适合我的身材但也将就能穿,图案看起来说得过去但撞衫率极高,大街上男女老少都能撞一遍。
现在是深夜,深夜的这条路也很糟糕,很长一段路都没有路灯,大大小小的颠簸令人心惊胆战,但相比于白天令人恼火的堵塞,现在这些倒也算不上什么了。
风在我耳边嗡鸣,像奔过的马群,我转头看车,发现风声突然消失了,马群被按下了暂停键,这太好玩了!我频频左右转头测试,这时候我又要感谢这是没什么人没什么路灯的深夜了,不然旁边路过的人看到这诡异的举动肯定会被吓一大跳。
快到家时遇到一位穿着附近初中校服的男孩骑着车在路上慢悠悠地晃,书包放在车后座的篓子里,我看他他也看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晚了他还在外面,会是离家出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