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包括内容: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亲密》《完美的日子》《女收藏家》《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枯叶》《法式火锅》《佩佩》《老橡树酒馆》《纳米比亚的沙漠》《慕德家一夜》《克莱尔的膝盖》《头脑特工队2》《金的音像店》

书:《锻炼》《小狗钱钱》《劝导》《请照顾好我妈妈》《电影批评》《重返暗夜》《判决》《变形记》

还有一些音乐专辑。

🌠4月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7.5
少年牧真人(山时聪真 配音)的母亲葬身火海后,他随父亲牧胜一(木村拓哉 配音)与继母夏子(木村佳乃 配音)组成新家庭。深陷悲伤的真人阴郁孤僻,难以融入新环境。一次意外,他跟随一只会说话的苍鹭(菅田将晖 配音)闯入废弃的神秘塔楼,却不料进入了奇幻的“亡灵世界”,开始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冒险…… 影片片名致敬了小说家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但电影故事由宫崎骏原创。
movie

好悲伤的故事,感觉就是那种喊了这么多年反战最后一点用也没有……世界还是这么糟,而且肯定会继续变糟,被糟糕的人破坏……我们只能靠着小小的爱活下去……靠着曾经拥有过活下去……我被创得好难过……

外延思考01 不明白播客《EP-092 张洁平:活出你想要的中国》

昨晚听了这篇,里面说“去描述自己想要的世界,描述得越具体越可能去建设它”,这让我想到了萨特的那句话“他人即地狱”和最近在看的《小狗钱钱》,《小狗钱钱》里说要列出自己的愿望,不断思考它们,不要想能不能做到而要去想怎么做,萨特的这句话则是说“如果与他人的关系是扭曲不健康的,那么他人只能是地狱······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地狱般的环境,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破它,而如果人们不去打破它,那么他们依旧是自由地留在那里的,以至于他们是自由地堕入地狱的”(源于萨特对这句话和这句话出现的剧目的解释,我觉得说得很好推荐大家看看,我觉得《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和它们有着同样的内核,即人的能动性。

我看完这部电影时觉得它是悲伤的,当时我想的是喊了这么多年反战,世界还是这么糟,而且肯定会继续变糟,被糟糕的人破坏,我们只能靠着小小的爱活下去,靠着曾经拥有过活下去——这样的想法套用萨特的那句话来说毫无疑问是“自由地堕入地狱”——“永远围困与自己不想去改变的评判和行为,是一种活生生的死亡”,所以我们应该对世界抱持着一种尖利的态度,用刀锋对准世界,这不意味着绝对的对抗,而是意味着我可以用我手中的刀视角去看待世界,我是具有力量的,而且具有改变的能力,给一个山区贫困女孩捐钱怎么就不是对抗这个世界?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呢?不去支持厌女言论,抵制薛之谦德普之流怎么就不是使用自己的力量呢?之前在象上看到人说在以前报纸上经常能看到“我提意见”这样的文章,现在好像没人这样做了,但我觉得除了不可抗力的重压外,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因此从一开始就倾向于不去做,一旦开始将思维变成“不去做”就会慢慢变得什么事都做不了了,所以无论是政治还是日常生活,不要任由身边变成地狱,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有自由。

不明白这期结尾嘉宾还分享了梁晓燕的故事,梁晓燕一生都在为公民运动奔走,但她做的所有ngo活动几乎都没有持续下去,办过的所有杂志都是关门的,所有的组织都被关闭,但她觉得自己活得很有意义,因为她培养了很多人,她培养了她自己,她成为了她自己。

外延阅读02 《宫崎骏的终极之问:《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的道德抉择与历史隐喻》

感觉确信了里面男性角色的道德瑕疵是故意为之,女性之间有些逻辑不通的爱是宫崎骏对爱的真实认知。

https://mp.weixin.qq.com/s/VWNt80EakA27AE6wPB5sfQ

须强调的是,石塔秩序的崩溃实则是“舅公逼迫真人继位而不得”与“鹦鹉王试图篡权而不得”两种小概率事件须同时发生的极小概率事件,否则无外乎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换了一个统治者,一切如旧。

然而,当石塔世界崩塌之时,不仅神权统治逻辑的主要执行者鹦鹉王瞬间被打回原形,甚至从石塔逃命奔出时,那些在异界高大魁梧、神气活现的虎皮鹦鹉也瞬间变小,离塔时背出来的所有包裹皆化为乌有,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云烟,它们最终变回了在人身上肆意拉屎的鸟儿。这里包含着宫崎骏对天皇制军国主义统治逻辑的根本性批判。

出了石塔后,一切恍如隔世。苍鹭劝真人忘记塔中之事,因为通常人们都会忘记,它认定随着时间的流逝,真人也会忘记这一切。然而,这南柯一梦应该被忘记吗?恐怕握在真人手里的那块被污染的邪恶墓碑积木将成为他在石塔世界活过的唯一证据,它将永远提醒真人“美丽新世界”之残酷。

石塔乌托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选择,曾经或正在让我们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如果说,“你会忘记吗”是苍鹭抛给真人的灵魂之问;那么,“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则是宫崎骏向我们提出的大哉问。是作为一个“真人”(异世界中的少年雾子将这个名字解读为“真正的人”)去热爱、拥抱这个充满着欺诈、凶杀、邪恶的凡俗世界,还是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并成为他的一块积木、一个基数,身在石塔中的每个人都已做出了各自的抉择和行动。

《亲密》

7.9
故事围绕两个13岁的男孩展开,他们的关系长久以来非常亲密,但同学之间对他们的关系产生猜忌,使他们不得不分道扬镳。而当一场悲剧发生时,其中一个男孩被迫面对他为什么与他最亲密的朋友疏远。
movie

一开始还以为是说mansculinity对人的压迫,探讨性别问题的,看到结尾才意识到更多的是探讨死亡,如何面对死亡,儿童心理部分也相当专业,结尾宽阔得很平静。

但感觉如此“法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出现事情后学校的处理方式,对待儿子朋友的方法……一切一切都如此遥远又理想化,也许是在这样一环一环的照护中他终于能面对现实……主角结尾最后在明亮花田奔跑回眸时,我发现我还没能走出来,我不太能接受此刻色彩和天气的暗示,也许我也需要这样一套欧洲人情绪处理包。(可以说在结局之前我都是很能共情的……)

小演员演技非常好,好多怼脸大特写完全是靠小演员演技撑的,两个孩子的五官也好看极了。

之后和朋友讨论了这部电影,他说“中间小男孩的死亡对于同性恋来说这一段反而是最容易预料到的,即使之前没看过,从开头就能想到会有这种可能·····很多同志作品也都会从喜剧或者温情系突然急转直下,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天呐·········我完全没想过可以从这个视角理解·······

《锻炼》

7.7
★我们是为休息而生,还是为跑而生? ★跑步会毁了你的膝盖吗? ★哪种运动项目最适合我? ★懒惰是不正常的行为吗? ★每晚都需要睡够8个小时吗? ★我们可以跑得又快又远吗? ★体育等于锻炼吗? 在不算太遥远的过去,我们那些狩猎采集者、农耕者祖先,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每天需要进行数小时的身体活动,偶尔也会为了娱乐或者社交而做游戏或者跳舞,但没人会为了健康而奔跑或者行走几千米。锻炼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近期才出现的现象。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凭借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与经验,向我们讲述为什么我们从未进化出锻炼的本能。 在这本打破神话的书中,利伯曼告诉我们,锻炼,并不是人类的本能。利伯曼从人类学和进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我们的身体,破解了关于锻炼的12个谬误,教我们可以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并进行正确的身体活动,帮助那些对锻炼感到焦虑、困惑和纠结的人们把锻炼重新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book

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像运动理论总集篇,比起我以前看的纯粹科普书,这本书更像是立了一个“运动史观”(这么一说可能这就是人类学),从历史和医学的角度讲述人类各类身体活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跳出了商业的桎梏去看运动,就像粉色蓝色是近现代才有了性别之分,作者也认为人们现在关于锻炼的种种认知受到了商业的影响,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则促使人类远离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身体还没来得及适应,于是不得不进行“锻炼”这种违反本能的行为来维持健康,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运动”“最好的减脂方法”,也不存在什么“最好的生活方式”,因为每个人身体的数值和过往的经历都不一样,但可以明确的是保持身体活动是绝对有益的。

作者提倡运动,但更提倡在在适度范围内,以自己身体的感受为基准进行运动,希望大家能通过运动保持健康和获得快乐。

(不过因为是这样的视角,我看到很多差评写的是说了等于没说hhhh作者可能也意识到会有人这样喷,在结尾还是给出一段总结性话语,感觉有点好笑:

一定要将锻炼变得必要而有趣;大多数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但也别忘记加入一些力量训练;锻炼总比不锻炼好;随着年龄增加,更要坚持锻炼。

《小狗钱钱》

8.8
《小狗钱钱》主要内容:吉娅是一个普通的12岁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狗,并给它取名叫“钱钱”。没想到,钱钱居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理财高手,它彻底改变了吉娅一家人的财富命运……“欧洲第一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用生动的理财童话,教会你如何从小学会支配金钱,而不是受金钱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样思考,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如何进行理财投资,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海报:
book

感觉更重要的是里面说的那种金钱思维,真的好alpha啊,相信自己不断往前,未来只有更快更高更强。

不过总算知道基金什么意思了哈哈哈哈,真的很适合小孩子读(就是读的时候我的性别意识又大爆发,不喜欢里面的一些性别刻板印象(

《劝导》

8.2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著名女作家。本书是作者最后一部小说,塑造了一位其笔下最为高尚的人物。韶光正从安妮的身上消逝,风华正茂的时候,因为接受了他人的“劝导”,她终与意中人温特沃斯上校分道扬镳。虽青春不再,又备受虚荣的父亲和姐姐的冷漠,但她的高贵仁慈却使她成为亲朋中最受欢迎的人。两人分手八年后再次相遇,上校不能冰释怨恨,违心追求他人;而安妮也险些接受伪君子堂兄的求婚。在因为家族事务而引发的一系列交往中,上校进一步发现安妮的无私与坚贞无人能比,而安妮也在一次次自我劝导中找回了爱的勇气。他们发现,重新团聚比第一次相爱更为幸福,于是,经受了考验的他们不再若即若离,开始尽情地回忆并表白……20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book

不能算喜欢,只能当架空小说看,英国那时候的风土人情,人际交往原来是这样的——人们会害怕被认为是没办法长距离徒步的人;订婚原来并不是就要结婚,中间可能会发生很多差池是大家默认的事情;大家咋咋呼呼去一个人那里又去另一户人家那里做客,拜访好像就是他们的日常娱乐,看她们因为陪玩感觉疲累不得不感叹这就是不事生产的贵族吗;原来那时候英国男士可以与一位没有亲密关系的女士挽着手臂一起走,还是一种礼仪。

《完美的日子》

7.8
这是一部讲述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好的电影。主人公平山是一名清洁工,对于平凡而规律的工作生活感到满足。除此之外,他热爱音乐、书籍和拍摄树木的照片。一次意外的相遇渐渐揭示了他的过去….
movie

要扣分绝对是因为我现在对老男人故事过敏了,这种视角的作品我都会心底里打个问号,但其他地方都很喜欢,我感觉我如果能活到老,能够是主角这种状态就真的谢天谢地了,主角自得其乐地活着,内心充盈,与侄女交谈时说”我所在的世界,和你妈妈的世界不一样“,我觉得这不仅仅是金钱和阶级上的不一样,更是精神上的不一样······追求不一样的人是永远没办法懂这样的日子为什么是“完美的日子”的。

另外很佩服导演,能把这样一个重复的,只是在发生一些小事的日常故事拍得到结尾时观众能跟着一起感受到膨胀的情感,好像也跟着男主在这几幕微小的波澜中一起回顾和感受了前半生。这部影评就是在讴歌生活,讴歌每个人的人生,致敬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你或许察觉到身边人这两天心情不太好,但几天后又没事了,那就是因为这个人都在努力地与自己作斗争,世界微小的起伏对于每个人来说则是巨大的波涛,巨大的波涛最后也只会成为随风飘走的细丝,但这种过程是值得赞赏的。

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听了一期说东京厕所项目 The Tokyo Toile的播客,文章里提到这部影片是与东京厕所合作的,所以给了很多高级厕所特写,因为了解了这部分导致我看的时候有点出戏,觉得男主这个工作替换成其他任何一个被世人看不起的工作都可以,但又觉得”公厕“的属性好像真的没别的可以替代,人们需要却又不喜与它相关的其他事务,我甚至有些觉得这种半强迫性被人远离的状态也是主角所追求的。

但体力劳动者部分我觉得还是挺提纯的了,想到关注许久的一位博主在去年辞去会计职位去做保洁,她四十多岁,面临着爱人住院,母亲生病的困境,同时中国保洁的福利很差,入室与业主沟通也常常处于一种低自尊的状态······男主没有她需要面对的大部分问题,虽然导演有拍生活失去秩序的一些日子,但没停留太久,这部分的理想化让故事失真了许多,也可能是因为合作关系没办法拍太多吧。

《金的音像店》

7.9
这位电影制作人玩弄了各种电影类型的形式和比喻,开始寻找在西西里岛丢失的传奇视频收藏,其中包含55,000部电影。
movie

趁中午在公司附近的小影院看了,全场就我一个人,这个影厅似乎是亲子影厅,座位都是长沙发款,看到后面我几乎可以一个人躺着看,决定下次还来工作日来这边看非商业片,就不去大影院找屏摄人气受了。

这种影厅还有个好处是人少,可以不用在意别人,电影结尾他们开业的时候我边看边哭,因为担心清洁人员要进来就努力抹眼泪,但抹不尽,一直哭到电影结束,我其实不知道我为什么一直在哭,甚至中间也哭了好几次,导演第一次进入金的音像店时,电影幽灵盗窃时,金用戈达尔回答没意见时······我一直哭,好像也不是那么值得人感动的东西吧?理性告诉我这里面有诈,但我就没办法忍住,因为我感觉导演在坚定而且大声地喊我就是爱!我就是爱电影!我就是影迷!我就是傻头傻脑不理性的人!这就是我的情书!

好像总有人说我们身处一个混乱的时代,一切都是不可靠的,所以大家都会去寻找相对稳定的东西去投射自己的爱,有人养宠物,有人追爱豆,有人看简奥斯汀,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锚,情感之下用理性去分析电影,这里面难道没有值得深思,让人难过的地方吗?网飞等流媒体下音像店难道不就是过往那个需要付出更高成本的地方吗?音像店之后难道就不会被裹挟入新的政治和金钱游戏里吗?这是过往发生的事,但,就像现实一样,它经历种种波折还是活了下来,因为有导演这样一群人,因为世界上总是有这样的人的,世界不只是那些政客和金融家们的,因为有人是为爱与自由而活的,我需要这样的作品告诉我这一点,让我活在这个世界上。

《请照顾好我妈妈》

8
为了给年迈的父母过生日,五个子女邀请他们来首尔。在首尔的地铁站,妈妈却走失了。丈夫和子女相互 埋怨,散发寻人启事,想方设法寻找她。他们追寻她的踪迹,复原有关她的记忆……这才发现,竟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她。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拼尽全力,离开家乡,一路成长,却终于长成 了父母的客人。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的故事。命运让她出生在无法主宰自己人生的年代,她逐渐忘记少女时代的梦想,成为“母亲”,为家庭和儿女奉献一切,湮灭了自我。可她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坚韧,繁衍出更多的爱。母亲们犹如空壳,站在今日之你我的身后。我们依赖她却也推开她。 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倾听她的故事,珍惜转瞬即逝的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 ---------------------------- 缔造300万册畅销奇迹的韩国文学神话, 获第五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申京淑是第一位获此奖的女性作家。
book

读到后面感觉自己完全被扯碎了,几乎是强迫自己慢下来去阅读,不然的话就会像文中子女一样为了不让自己深思、为了免责而去忽略那些痛苦。

以其他人的视点去塑造丢了的母亲,是因为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了能够聚焦的地方,渴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渴求是因为过往全由母亲任劳任怨地填补才不曾存在。其实读的时候也会在想,这是不是在塑造一个完美的、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的母亲?但在阅读此书期间,因为姥爷眼睛需要做手术,姥姥姥爷来我家住了几天,这段时间与她们的相处让我明白了作者所书即为现实——姥姥一刻不曾停下忙碌,她打扫我家的厨房,设备间,给我和妹妹整理房间,虽然有洗衣机,但她一定要手洗我们所有人的衣服······劝说无法停止她的忙碌,她总是说我就顺手这样做了,不费事,我就闲不下来,可我更觉得这是她长期以来过于沉重的负担使她像被掷出去的铅球一样由于惯性无法停下忙碌,外加她也会因为住在我家担心爷爷奶奶的看法,以前她来我家时就曾明里暗里被奶奶嫌弃过。姥姥甚至一个人在客厅的时候都不愿意开灯,发现此事时我非常难过。

姥爷与姥姥相处时也是,姥爷被姥姥照顾,姥姥习惯性被忽视,把自己需求放在第二位······一如这一年以来各种家事在我面前的滤镜破碎,原来姥爷也只是一个最普通的中国男人,我不想再说什么刻薄的话,只是觉得悲伤,而且果然如此。

这本书读到一半时我把它推荐给了妈妈,妈妈和我说姥姥和书里的母亲一模一样,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在姥姥的影响下,妈妈也像她那样想要把我和妹妹喂得饱饱的,装扮得干干净净的,所有事情都想为我们做好,以前我没办法意识到这些,如今才发现她为我们做了太多事情,而这些并不是她的义务,她只是出于爱做了更多的付出······母爱太过于可怕,它裹挟了一切,金钱没办法衡量则是因为金钱在母爱面前也失去了衡量的价值,没有任何东西能去衡量这里面复杂的痛苦,复杂的愉悦,复杂的谎言,复杂的真意,复杂的本能,男权社会下,女性就像第三世界这个概念一样成为了一个模糊而笼统的东西,有时在想或许“母爱”根本就不存在,这是女性的切肤之痛。

《电影批评》

9.2
《电影批评》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种。作者从具体电影的批评方法入手来进行《电影批评》写作,具有文学案例研究的方式。在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之前,《电影批评》作者先简洁而概要的介绍这一种批评理论的大致情况,比如批评对象、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等等,然后再进入到对具体电影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非常细致的了解怎样进行电影批评。
book

非常棒的入门书,能把概念讲得新人能听懂,非常厉害。

🌠5月

《女收藏家》

7.3
艺术品收藏家艾德琳(帕特里克·波查 Patrick Bauchau 饰)来到朋友丹尼尔(Daniel Pommereulle 饰)的海边别墅度假,在这里,他遇见了漂亮的女孩海蒂(哈蒂·波丽托弗 Haydée Politoff 饰)。丹尼尔告诉艾德琳,海蒂是个生活作风颇为开放的女孩,有许多个风格迥异的男友,艾德琳和朋友在背后戏称她为“收集男人的女人”。艾德琳崇尚健康、自然、克制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他自然瞧不起海蒂的放浪形骸,但同时,他发现自己又总是不经意的注意着海蒂,这个女孩的一举一动能够轻易的牵动他的情绪,并且,海蒂似乎对自己也心怀好感。没想到,海蒂选择的居然是自己的好友丹尼尔,这让艾德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离开别墅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却仍然和海蒂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在法国这个热情浪漫的城市里,一对男女对待感情兜兜转转遮遮掩掩,艾德琳是否会成为海蒂的下一个“收藏品”呢?
movie

很有意思,男的纠结和虚伪和我最近心态很像,试图远离一切尘嚣只和自己的意识共处。但看的时候难免为女孩提心吊胆,她与男人相处的几个瞬间我真的觉得很危险。

在这里女孩还是欲望本身,“我”试图贯彻自己的想法,以为自己足够强大,却总是被欲望打败,“我”认为是外来的欲望诱惑了自己,但现实里欲望却始终无法触及,“我”不可抵挡地被欲望吸引,渴求着“我”缺少的东西,到最后“我”抛弃了欲望,回归自我,却意识到原来不是“我”被欲望诱惑,是“我”需要并主动找寻欲望。

一直很好奇法国人这种到朋友家度假的行为,感觉非常随意,经常主人走了把房子留给陌生人住很久。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8.2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book

其实读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文青味好重,而且是那种作者热衷社交四处参加聚会的文青味,天哪,怎么会有人每篇短篇小说大家都读书写作!而且不是报菜名塞私货的文青味,是那种好像这个人就活在全是书、诗歌、写作的世界里,文学在这里一点也不尴尬,人们会像谈论天气一样谈论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说我还真就可耻地被这点打动了(。)

喜欢戈麦斯帕拉西奥,安妮·穆尔的生平,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其他几篇有的喜欢剧情——有点奇怪的人们;有的喜欢表述方法。看的时候脑子里飘的是看过的拉美电影,有的是类似的文化隔膜,陌生的文化与陌生的政治,但一幕幕场景流动,他们的眼神和话语就这样把心脏带得跳动,一些场景总让我感觉悲伤,许多篇幅好像在梦里意识到了自己在做梦,接下来会发生不好的事,我却依旧沉溺在酒精里,说出了那样的话,然后梦境戛然而止。小说结束了,或许也是梦醒了。这种抽离感总让我想瞪大双眼,吞下去这些文字带给我的想象,我也总是这样生活着的,一些预感莫名其妙地出现,成真或者被忘在脑后,把生活里遇到的事物风景比拟成什么人生的符号,我也总是喜欢去这样想象生活。

《重返暗夜》

8.2
★《2666》作者波拉尼奥颠覆想象的短篇小说杰作,比《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更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文学迷宫。 ☆混沌暗夜的冒险,困于梦魇的记忆,无从躲避的孤独。十三个幽暗跌宕的故事,或浓烈如侵蚀一切的酸,或狂乱如鬼魅之影。 ———————————————— 全书由十三个故事组成 ,创作时间大致在1995—2000年之间。形形色色的主人公或主动或被动地闯入其中。从热爱文学的黑帮头目、垂垂老去的色情电影明星、掌握某种魔法的足球运动员,到被误认为艺术家的士兵、目睹自己死后遭遇的鬼魂,还有诗人、流亡者、困于梦魇的年轻人等等波拉尼奥小说中的常客,他们共同道出了挥散不去的黑暗和令人惊叹的光芒。 ———————————————— 这些出自拉美文学巨匠的杰出短篇小说完美地讲述了一个事实:波拉尼奥的写作是如此优雅、充满激情和个人风格,非常值得一读。……每个故事似乎都把读者变成了一个偷窥者,抓住了混乱的生活和鬼魂的侧影。——《卫报》 波拉尼奥凭着自己大胆的设想,详尽讲述了这些不可能的故事。我们对此剧透得越少越好,但请放心,你一定从未读过像这样的作品。——《纽约客》 黑暗、隐秘、悄悄地触及。在这本小说集中可以找到金子。——《纽约书评》 整军待战的感觉让他的写作充满生气,他对深挖伤口的执迷使《重返暗夜》成为了其作品序列中令人瞩目的代表。——《洛杉矶时报》 这本十三个故事的短篇集是波拉尼奥写作风格的典型样本,他所关切的主题、偏爱的人物尽在其中。——Booklist
book

文青第二大标志之爱看艺术电影,在这本里堂堂登场,而且也出现了报菜名,《照片》这篇全是作家人名,我完全看不懂啊哈哈哈哈·······最喜欢《行凶的婊子》,有一种cult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感觉;《拉罗神父的预想》写得奇异,里面几处电影场景的描述太精髓了,感觉作者看了八百部欧洲艺术电影,很多性相关的描写让我觉得崩溃且幽默,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看到一些段落时的心情,主角的自述和所作所为割裂得让人毛骨悚然,有点像在看《绝命毒师》里毒枭自述。

作者总是写男同,越阳刚的角色越总是害怕提到男同性恋,害怕自己是男同性恋,要不是作者真的写了两篇男同性恋的故事我真的会刻板印象觉得波拉尼奥是深柜啊(是不是?);他写的女人迷人危险又疯狂,生活和情感漂泊不定,总走在自毁的路上,看得我心惊胆战,作者总是以他人视角去讲述这些女人的故事,主角这些男人们似乎总也走不进这些女人的内心。

读到最后一篇时因为实在等不及吃冰粉了,就迅速扫着看完,吃完回来慢悠悠再看,才发现这篇10面完全没有分段,我读得急说不定也是因为作者写得急。整本书依旧不太能怎么读得懂里面的政治隐喻,但因为知道作者的经历,所以也能感受到里面一些篇目是作者在激烈地控诉,他笔下人物的不安、堕落,他们有时候并不会让我觉得可怜悲哀,我也不会向往这样的生活,我好像只在认同他们的虚无和孤独,整本书都是这样浓郁且疯狂,没有地球那本夏日飘过凉风的感觉。

文风让我觉得不像在读拉美文学,甚至不太符合内容给我的印象,去豆瓣搜了下果然和原版有出入,好失望,我感觉我原本可以更喜欢这本书。

《枯叶》

8
故事讲述两个孤独的人在赫尔辛基的夜晚偶然相遇,并试图找到彼此生命中的第一个,唯一且最终的爱。他们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被男人的酗酒、丢失的电话号码、不知道彼此名字或地址,以及生活总倾向于在那些寻求幸福的人的道路上设置障碍所笼罩。
movie

还挺有趣的,主角们看的电影是09年的,收音机里放的是俄乌战争,外部环境和人物行为却像上世纪,而且我也不觉得现在芬兰会有这样的贫困()更感觉导演在自己构建出来的时间空间里讲系统压迫下,底层人物互相给予一点善意就能成就美好的人间(。)的故事,因为是纯净版所以把这样的世界里会有的一些毛边也磨平了,很多问题也不再深入说了,看到的人懂得自然懂,不懂的人看也不会太影响理解,比如男主的酗酒问题。意识形态的视角很旧,但因为时间的错位所以导演或许是想告诉观众这样的善意现代也是需要的……整体还是很可爱舒服的爱情故事的。

很喜欢色彩//以前看到过说芬兰人很喜欢唱卡拉ok,日本和芬兰的共同点又多了一个(

不过真的感觉极乐迪的一些场景被变成影像了哈哈哈哈,特别是男主说他喝醉了要去踢卡拉OK机的时候。

《法式火锅》

6.9
欧仁妮是一位手艺出色的厨师,她在过去20年里一直为美食家多丹工作。他们的感情日渐深厚,最终发展成一段恋情,两人做出了令世界上最杰出的厨师都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当欧仁妮拒绝多丹的求婚后,多丹决定开始为她烹饪。
movie

哪哪都别扭,已经不喜欢陈英雄的电影了。


🌠6 月

《判决》

7.6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判决》(Das Urteil)是卡夫卡在1912年9月22日晚间至9月23日凌晨一夜写就的小说,被视为卡夫卡写作风格形成的早期代表,讲述了父子之间一场可以把人推入深渊的判决。 本书还收录了《司炉(一则断片)》(Der Heizer:Ein Fragment),它是卡夫卡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失踪者》(后更名为《美国》)的第一章,写于1912年年初,次年由德国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Kurt Wolff Verlag)出版。小说讲述了16岁的卡尔独自前往美国,为轮船上的司炉的不公待遇打抱不平的故事。 编辑推荐: ★“K经典”系列涵盖卡夫卡生前出版发表的全部中短篇作品。另收录6篇卡夫卡生前未发表的遗作、卡夫卡遗嘱、卡夫卡大事年表。 ★8篇作品为彤雅立译本独有,其中3篇短文遗作为简体中文版首度亮相。 ★世界顶尖书籍装帧设计师彼得·门德尔桑德操刀封面设计,打造“书中的艺术品”。他的设计被《华尔街日报》形容是“当代小说封面中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的设计”。“K经典”打破了以往卡夫卡图书的沉重朴素,前卫感十足;抽象的图形,明快的颜色,赋予卡夫卡作品新的生命力。 ★德文直译,单一译者。与市面上通行的汇编译本合集相比,“K经典”系列语言风格更加一致;由德文直译,更加纯粹地还原卡夫卡作品的精髓。
book

两篇都好神奇,《司炉》像梦一样,那种主人公想到哪哪里才生成的感觉很像梦,飘着就去了司炉房间,行李想管但也就只是想一下的感觉也像梦。

《变形记》

9.2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变形记》是卡夫卡著名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年,1915年出版面市。 小说主人公格雷戈尔是一家公司的旅行业务员,他也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天清晨醒来时,格雷戈尔变成了甲虫,自此他不仅丧失了生活和工作能力,还被视为家庭的负担和丑闻。父母、妹妹对他的态度骤然反转,由尊敬到嫌恶,露出一张张冷漠的嘴脸。最后,格雷戈尔在饥饿中孤独死去。" 编辑推荐: ★“K经典”系列涵盖卡夫卡生前出版发表的全部中短篇作品。另收录6篇卡夫卡生前未发表的遗作、卡夫卡遗嘱、卡夫卡大事年表。 ★8篇作品为彤雅立译本独有,其中3篇短文遗作为简体中文版首度亮相。 ★世界顶尖书籍装帧设计师彼得·门德尔桑德操刀封面设计,打造“书中的艺术品”。他的设计被《华尔街日报》形容是“当代小说封面中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的设计”。“K经典”打破了以往卡夫卡图书的沉重朴素,前卫感十足;抽象的图形,明快的颜色,赋予卡夫卡作品新的生命力。 ★德文直译,单一译者。与市面上通行的汇编译本合集相比,“K经典”系列语言风格更统一;德文直译,纯粹地还原卡夫卡作品的精髓。
book

毛骨悚然,卡夫卡写作的功力太深厚了,家人最后对他人格的否认则是真的杀死了他。他一步步主动或被迫放弃尊严的过程也伴随着绝食。

看的第三本卡夫卡的书,他笔下的家庭真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模板,严厉冷漠的爹,慈爱软弱的妈,骄纵活力的妹。


这边是去上影节看的电影,奔波两天,附一点上影节两日记录。

这是我在上海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天这么热,太阳这么烈,没帽子没防晒衣,我真的有必要骑自行车吗?

思考不出答案,结果就是我还是冒着大太阳骑车,比起走到一个地方坐地铁再出站走到目的地,感觉骑车去更自由,于是我就骑车到了想去的gelato店,又骑去了电影院,电影院到电影院,电影院到寿司店。

gelato店离电影院只有2km,离店时离电影开场30min,我本可以悠闲到场,结果没想到被高德地图坑了,现实是它为我安排的一段路被封仅限行人通行,我看好了地图绕道,它在耳机里提醒我已改变路线,我也就觉得它是为我安排的顺着那条绕着的路到目的地的路线,结果我越骑越不对劲,它居然让我绕了好大一圈回到原点,继续要求我走封路,无语已经没办法解决问题,我只能关掉自动导航自己看地图狂骑而去。

两场电影之间间隔30min,打车的话车来到目的地还要7、8分钟,所以我又选择了骑车,冒着下午3点的太阳辐射地面热量折射一路狂奔——我觉得这是我踏频最高的一次骑车——没想到目的地电影院在一处商场里,我又找了一会路,最终迟了几分钟,好吧,我承认我是那种迟了就迟了开始很悠闲的人,我还跑去买了杯可乐才去检票入场(太热太渴了!),因为来晚了就没好意思坐我原来的黄金位置,跑到最后一排空位坐了,观影体验也不算很差(除了前面三排一个男人经常拿手机出来发微信看短视频还不调亮度,只想对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女性说你真的要选择这样一位没有观影素质的人吗)。

看完电影跑去吃了金匠回转寿司,这家店吃满50元可以抽一次扭蛋,我没抽到,但东西挺好吃。

晚上去看的第三部电影,整场氛围很好,总体而言这次上影节体验挺不错的,从没看过这么清晰的电影(

晚上回青年旅社,这是这趟住的第二个青年旅社,第一个旅社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那里空调不制冷,枕芯上面是黄的里面是黑的,床帘拉开里面糊了一大片不知道是化妆品还是人类体液的凝结物,卫生间灯也坏了,隔壁床下铺有一位中年女性可能是常驻客,总是盯人,很诡异可怕,我夜里没有脱衣服,直接穿着裙子睡了,第二天一早就跑了换了一个新旅社。

第二天其实就没什么事了,原本还买了周末《亲爱的格洛莉娅》的票,结果买了后才发现此电影放映的电影院离市区很远,就没有去,跑上海博物馆看了伊朗展,布展设计和展品都很棒,就是人太多了得挤着看没办法好好欣赏。很喜欢其中一个烛台上雕刻的萨迪的诗:

“有一晚我毫无睡意彻夜不眠,

听到灯蛾与蜡烛的一番交谈。

我是钟情之人全身烧焦心甘情愿,

你因何失声痛哭涕泪涟涟?”

哎呀,在烛台上雕刻这样的诗句,总感觉烛台燃的不是油,燃的是灵魂了。

在这里还遇到很可爱的一件事,坐扶梯时有个小女孩一直回头看我,我好奇问她怎么了,她说你太好看了,我:(震撼)(震撼)(震撼)(感动)(感动)(感动)说了谢谢,结果她又接着说不用说谢谢因为你本来就这么好看,我内心尖叫,怎么这么甜的小女孩TTTT

(为防止读者产生误解,博主长相只能说是普通水平,纯粹是小女孩太可爱太甜!

《佩佩》

0
A voice that claims to belong to a hippopotamus. A voice that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of time. A voice that tells of a historical event as if in a trance. “Am I making that sound that comes out of my mouth? And what is a mouth anyway?” The only thing the animal knows for sure is that it is dead. The first and only hippopotamus ever killed in the Americas. The Colombian press called him Pepe. Between encounters and misunderstandings, epiphanies and sadness, we enter a world full of stories replete with even more stories. In a serious and playful way, both authentic and deceptive, images and sounds narrate the overwhelming orality of places full of beings who, like Pepe, died without ever knowing where they really were.
movie

有点看《记忆》时的感觉,努力克制自己不睡着()如果不了解背景故事的话理解起来会很困难,感觉导演对自己和观众很有自信,几个事件——游人去往非洲参观河马,佩佩父母被走私带往毒枭庄园,佩佩逃出庄园,本地渔民安全受到威胁想要猎杀河马,士兵前去佩佩栖息场所杀死他——是打乱事件发生顺序剪辑的蒙太奇,把事件切成碎片,像拼图一样散布开来,然后在影片末尾拼凑完整给出答案,事件本身也力求不正面讲述,是通过佩佩混乱的自述,负责把走私河马带到庄园的两个小喽喽的交谈,毒枭手下的奴隶劳作时的闲聊,夫妻、村民之间的争吵,电视节目收音机,转达来电的女仆的话来讲述的,我对佩佩事件了解不多,对开幕提到的死者也了解不多,所以这样的讲述方式给我的感觉就像我读所有的南美小说一样,字里行间都是政治的,但我只能看得浅层的表意,不过好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丰富,电影反殖民的主题,反映拉美独裁者、人民贫困生活的部分都传达得很充分。

还记得的几个比较喜欢的镜头:

影片画面非常美,有一种独特的怀旧沉淀质感。

河马自述一直在讲述“他者”,外来者,南美本地是没有河马的,它被南美本地毒枭走私带往南美,在当地繁殖,成了入侵物种,最终被白人猎人杀害,河马佩佩自述声音的处理和台词让我感觉像极乐迪的竹节虫在说话。另外就是看片尾cast才知道佩佩说了好几种语言,看的时候完全分辨不出来()它因祖先之灵突然拥有了说话的能力,总是在说自己说的话自己也不懂什么意思,或许这种语言本身和殖民是可以画等号的,如同人类(和这部电影)本身赋予佩佩的各种属性,佩佩本身是不需要被赋予种种心理活动这样和观众讲述的,美洲本身也是不需要殖民者的。

另外电影或许也讲了性别议题?选美比赛上女性们说着漂亮话,说成为选美比赛冠军想要为家乡做什么,男性们喝醉酒后想要在夜里去杀死佩佩,却又仓皇逃走,最后在采访里说他们多么勇猛。

《老橡树酒馆 》

6.4
英格兰东北部煤矿工业区的小村庄里,汤米·乔·巴兰坦经营的老橡树酒馆是村里的最后一家酒馆。一天,一辆满载难民的大巴车驶入村庄,这些难民即将在村里安家。即便自己收入微薄,巴兰坦还是热心帮助难民女孩亚拉,两人之间发展出了坚固的友谊,村民也在两人的感召下逐渐放下成见,走向团结。
movie

故事发展挺老套的,但议题很新,结局停留的点我也喜欢,如同真正的生活一样无解······然后比较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其实真的帮助我理解了一些难民群体,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想到的种种与故事温情发展路线不一样的地方,都让我反过来意识到了失去家园意味着什么,女主在教堂里说:

“我有一个朋友将希望称作‘淫秽’,也许她是对的······但是如果我停止怀抱希望,那我的心脏也会停止跳动。”

······非常令人动容。

《纳米比亚的沙漠》

8.1
影片讲述了河合优实饰演的21岁的女孩,是一个没有未来梦想或目标,只是活在当下的女孩。
movie

很有趣的作品,细节丰富,美色在线,感性大爆发,我感觉我有可能还会看第二遍,当初好像是听说有女同才买的票结果没有()女主真是一个可爱迷人的坏女人,折腾人的精力非常旺盛,她种种夸张和疯狂的行为完全是靠演员的表演才变得很可爱,所以看的时候我也总在演员本身-电影表达之间犹豫,让本应该让人讨厌的行为变得不那么让人讨厌,那么这些行为广义上来说代表的意义其实就被消解了吧?变成了这个角色本身的特色,故事的特定组成部分,那这样一来对观众来说角色的所有表达就变得代入感不是那么强,更像是在欣赏了,感觉比较私人化。

如果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女主的疯狂做出解释就好了,但结尾却出现了心理医生的问诊桥段,有点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说女主是双相还是躁狂,这是什么结尾一定要出现心理医生解释的心理惊悚片吗?有点导演不知道怎么结尾所以一定要找个点为结局着陆的感觉,但好在还是模糊了这部分,结尾落在了“听不懂”,听不懂男友们,听不懂家庭的语言,听不懂这个社会,四不像的生物生活在沙漠里。

两位男友围绕着主题有很明显的对比,一位低自尊一位高自尊,一位是房地产销售人员一位家境很好,一位在女主面前跪地哭,一位在女主面前小便,女主对他们态度是一样的,两位屈服于女主的撒娇后他们都会不停地提醒女主喝水,女主却从未听劝从未主动喝过水。

另外就是感觉这边电影在日影里真的算是珍稀动物,首先这是女导演拍的女性主角故事,其次故事主题是女性脚踏两只船,且没有像其他日影不伦故事那样扭扭捏捏推拉,对女主进行道德审判。再者这部电影没有任何让我从女性主义视角感受到不适的地方(虽然还是有些女主裸露镜头特写,其他的就是一些异性恋烦人部分),最后就是这一部里面有女主痛殴自己男朋友的部分,打得很爽()


《慕德家一夜》

8.2
电影为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之一。故事讲述一个34岁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他偶遇老朋友维塔尔(安东尼·维特兹 Antoine Vitez 饰),被邀请到一个性情豪放的离婚女人慕德(弗兰西丝·法比安 Françoise Fabian 饰)家中共进晚餐。饭桌上,持有不同道德思想的三人大谈宗教、无神论、爱情、道德、以及哲学家帕斯卡尔的生活与哲学著作等话题。聊到深夜,外面下起了大雪,维塔尔离去,慕德劝说让-路易斯留宿一夜。慕德是情场高手,她极尽挑逗之能事去引诱他。保守忠诚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面对了两难之境,一方面心中已有所爱,另一方面美艳的慕德实在又难以抗拒。他半推半就,最终还是抵制住了美色的诱惑。后来,他与心爱的女孩结婚,却发现她竟然曾是慕德丈夫的情妇。 本片获得第4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movie

道德故事系列里,男主们在女性间游离时总会扯一个理论给自己当大旗,这部里男主自称是保守的天主教徒,几人因教义争论,男主拿教义给自己辩护,为欲望加上伪装,以为自己抵抗住诱惑遵守了内心的信念,最后却在激情里失灵了。

很喜欢这部里冬季的感觉,高领毛衣,呢子大衣,雪和壁炉。

《克莱尔的膝盖》

7.5
35岁的中年外交家杰罗姆(让-克劳德·布里亚利 Jean-Claude Brialy饰)是一个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幽默感的男人。即将结婚的杰罗姆,以单身汉的身份参加了老朋友奥罗拉(奥罗拉·科努 Aurora Cornu饰)邀请的度假之旅。在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庄园,奥罗拉介绍了两位花季少女劳拉(碧翠丝·罗曼德 Béatrice Romand饰)和克莱尔(劳伦斯·莫纳亨 Laurence de Monaghan饰)与他认识。年轻美丽的克莱尔让杰罗姆不能自拔地心生欲望。当他看到克莱尔的男友抚摸她膝盖的动作,产生了也要摸一摸克莱尔膝盖的念头。 由国际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影片《克莱尔的膝盖》,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系列影片之一。本片荣获1972年第29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多项大奖。
movie

笑死我了这男主,几次关于自己未婚妻的话,对他们关系的描述都随着自己虚伪高墙的坍塌变得越来越图穷匕见,最终真的成了作家的小白鼠,作家未成形的作品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就是这样的,少女们其实只是为了找球进入了你的花园,你对她们的注视和计谋都只是你一人的欲望而已。

感觉像《夏天的故事》另一个版本,劳拉很有意思ww最后拒绝男主爬山邀请时我感觉她看他眼神都意味深长hhh

《头脑特工队2》

7.8
莱利(凯特林·迪亚斯 Kaitlyn Dias 配音)逐渐适应新城市后,乐乐(艾米·波勒 Amy Poehler 配音)、忧忧(菲利丝·史密斯 Phyllis Smith 配音)、怒怒(刘易斯·布莱克 Lewis Black 配音)、怕怕(托尼·海尔 Tony Hale 配音)和厌厌(莉萨·拉皮拉 Liza Lapira 配音)的“脑内生活”也波澜不惊,直到新情绪焦焦(玛雅·霍克 Maya Hawke 配音)从天而降,发掘心中未知的角落,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五味陈杂的百变情绪。
movie

喜欢呀喜欢,好久没看过这么清爽流畅的动画电影了,主题喜欢,情绪的表现形式也很好,比如过载时刻,另外太可怕了就这样把一个刚进青春期的小女孩放进荷尔蒙爆破的女子冰球队更衣室,小女孩真的招架不住呀。

🌠音乐

《HIT ME HARD AND SOFT》

7.9
Billie Eilish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HIT ME HARD AND SOFT》,由Darkroom/Interscope Records发行,是她迄今为止最大胆的作品,汇集了风格多元却又和谐统一的曲目合集——最好从头到尾完整听遍——正如专辑标题所暗示;新专在歌词与声音上会既有力量又不失温柔地触动你,同时跨越不同音乐流派,不拘泥于流行趋势。在她的哥哥、也是唯一的合作伙伴FINNEAS的帮助下,两人在家乡洛杉矶中一同完成了这张专辑的创作、录制和制作。新专继《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和《Happier Than Ever》两张广受欢迎的专辑之后,进一步拓展了Billie Eilish的音乐世界。 新专将于5月17号发行 共收录10首曲目
music

喜欢,BIRDS OF A FEATHER,lunch,WILDFLOWER,THE GREATEST

《NO HANDS》

music

孤岛早期的感觉,很多meme音效,有趣,下班骑车必听。

喜欢where U from和what U need

《Getz/Gilberto》

9.4
João Gilberto, was a Brazilian singer, songwriter, and guitarist, who was a pioneer of the musical genre of bossa nova in the late 1950s. Around the world he was often called "father of bossa nova"; in his native Brazil, he was referred to as "O Mito".
music

《Rain Forest》

10
The notes for this CD ask, "What issue is more topical than the Brazilian rain forest? So what reissue would be more topical than Walter Wanderley's Rain Forest?" Politically, this may be true, but musically, this collection is anything but topical. From the first tune -- the monster hit "Summer Samba," the listener is catapulted straight back to the '60s when bossa nova was new in the U.S. and everyone wanted a piece of it. Organist Wanderley made a big splash with this CD, which went platinum in two years -- and it does evoke strong water images, like "poolside" and "ice skating rink." The jazzmen are underutilized, since most of the tracks are less than three minutes long and leave little room to stretch out. One exception is the pretty Ferreira/Marconiballad "Rain," the only track where Wanderley plays piano rather than organ and which features a fine solo by Urbie Greenon trombone. On "Beach Samba," Greengets to noodle a bit, but Bucky Pizarelliis heard stating the melody and nothing else. Despite all the sadness implied in the song titles, this CD has a jaunty feel to it and will be best enjoyed by nostalgic fans of that bygone era.
music

《Black Mona Lisa》

music

《Hounds Of Love》

music

最近看了介绍开始听kate bush,感觉就是原来你、你、你你们这些artpop diva全在学这位啊!(

Cloudbusting太美了,背景故事也让人心碎。

B面专的背景故事也动人极了,落水的女人穿着救生衣在海面漂浮,靠着歌唱维持意识,所以b面就是这样情况下唱出的歌。后来看到日本漂流女生的事情,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过这首歌。

《Genesis.》

0
RAYE 的新作《Genesis.》分为三幕,是颠覆我们对音乐认识的作品。通过讲述她的宇宙起源,RAYE将其情感原始而脆弱的歌词、弦乐、低沉的和声以及铿锵有力的鼓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大乐队、爵士乐、嘻哈、R&B、福音和现代流行乐中汲取灵感,是对尚未结束的篇章的对抗,也是对新开始的向往。黑暗中孕育着光明,随着新篇章的展开,音乐复兴即将到来。
music

伟大,女巫的盛宴,女性史诗。非常喜欢歌词。

🌠游戏

《HADES2》

每个月只盼着hades2更新,没有做完其实体验不是很好,但很喜欢音乐和美术,而且和hades操作差不多所以已经产生明日方舟肉鸽一样的依赖,每天下班一局萨米肉鸽一局hades2两个小时就这样过去······

《极乐迪斯科》

是的我又在打极乐迪,抑郁得很难受的时候就会来打······我与梦中的德洛莉丝交谈,我邀请她一同去咖啡店,她回答:

“不。这样只会让人觉得痛苫又无趣。在机场,生活、爱情和欢笑正在等待着我。在咖啡店里–只有灰尘,地狱和悲喜剧。”